回帖:寿宁庆元胡氏源流研讨会
简报
(第 十期)
寿宁胡氏联谊会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为编纂出版《寿宁胡氏通谱》,进一步探讨寿宁胡氏源流,寿宁县胡氏宗亲联谊会在庆元县科协会议室召开寿宁、庆元胡氏源流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寿宁县胡氏宗亲联谊会宗亲代表:胡圣荣、胡式雄、胡林帆;庆元县胡氏宗亲代表:胡光瑞(连湖村,庆元县原人大副主任、科协主席)、胡恒鹏(左溪村,原庆元县国土局高级工程师)、胡睦祖(竹坪村,庆元县发改局粮食科干部)、胡睦醒(竹坪村,庆元县政府办)、胡永旭(竹坪村,林业局)、胡睦尚(竹坪村,县汽车运输站站长),胡显成(青竹党支部书记)、胡天伟(岭头)、胡天灿(岭头)等 12人。
会议在热情友好中展开。寿宁县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圣荣主持会议,他首先对庆元县人大胡光瑞主任为这次会议筹备提供良好的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会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良好的祝愿。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一、胡氏寻根;二、寿宁胡氏通谱世系源流研讨。会上,胡圣荣介绍了《寿宁胡氏通谱》资料收集情况:编撰委员会自二零零九年至今经过五年的努力,已收存的胡氏宗谱有浙江的庆元左溪,江根、印奖、竹坪、留香、东山后、塘头、八炉、岭头、连湖、景宁漈坑、泰顺、文成、福建屏南以及寿宁各村的31支宗谱,尚差庆元的青竹、芳村谱还无法收集。与会宗亲畅谈家谱的作用: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修谱的目的就是“发扬先祖美德,激励后人奋进”。庆元县原人大副主任胡光瑞宗亲对寿宁参会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对福建开展通谱工作走在庆元之前表示赞赏。他还对近年来开展寻根工作谈了几点体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接着胡恒鹏、胡睦祖等宗亲在会上畅谈了胡纮、胡留、胡膺——先祖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崇尚科学、热心公益等事迹。与会宗亲对寿宁胡氏通谱世系源流问题展开研讨,宋时松源、官塘等地胡氏先人曾在朝庭做事,由于封建社会门派相争,珠联九族制度,迫使胡家子弟死里逃生,时间渐渐地离去,家谱文物也随着丢失,造成家谱世系残缺不全。根据胡留(1180-1235)墓碑记载,胡纮(1139-1204)侍郎的历史考证,松源肇基始祖訢公唐文宗开成四年(839)避潘镇叛乱迁徙松源石龙山下,从訢公至纮公相隔300多年,现左溪、竹坪、漈坑、连湖宗谱有记载八世(訢、埈、规矩、排缘、曇昌、膺、一大、弦纮、显胡留、永兴永隆、绍先祖绍),每世平均相隔42.85年;与历史世系考证差距太多(正常世系每世23~26年);而庆元岭头宗谱记载十三世(訢、埈、规矩、排缘、曇昌、岸山、钦公寿公、倩公、侃传肃纪博、二公三公四公增公光公、膺、一大一久、弦纮统、绅卿“卓嗣男”胡留生四子渊卓阜早、胡卓“字君珍讳永隆(永隆生三子:十一、十二、十三,十一讳绍光,十二讳绍祖,十三讳绍宗不祥)”、绍祖),每世相隔25年,符合正常世系逻辑。
与会宗亲认为,家族世系以宗谱为基础,结合历史事实,在没有新的家谱证据出来之前,暂采纳岭头世系訢公至纮公十三代世系源流。根据胡留墓志铭(胡睦选)考证,胡纮至官塘绍祖也做备注即胡纮、绅卿“显”胡留、胡卓“字君珍讳永隆(永隆生三子:十一、十二、十三,即十一讳绍光,十二讳绍祖,十三讳绍宗不祥)”、绍祖。订正后的松源訢公至官塘绍祖世系为1、訢、2、埈、3、规矩、4、排缘、5、曇昌、6、岸山、7、钦公寿公、8、倩公、9、侃传肃纪博、10、二公三公四公增公光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