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胡万九郎公传派源流、迁徙问题的一些探讨
回帖:          福建万九郎年代、身世谱考
宗谱序考
旧谱序
胡氏出自安定郡,而蔓延于人间世。宋末,万九郎自赣而来汀,一子万七郎,自汀而籍居于邑之金丰,金丰之有胡氏自是。
始然氏必有族,族必有谱,盖谱之为言普也,所以合敬同爱,而不忘所自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莫非吾之所自出者。而凡显晦之异遇,匹配之某氏,生卒之年月,卜葬之定向,祀租之多寡,行实之撰述,皆书之,所以致其详而详也。又不遂名之皆讳曰某郎,某行列,所以致其尊而尊也。
鸣呼!自吾之父而至吾之高祖,独得其详与尊者,皆本于眉山苏氏之谱,泽斩于五世之谓也。独不闻九族既睦之尧典乎?又不闻九世同居之公艺乎?尧之既睦以克明,公艺之同居以能忍,然则吾之高祖,以至吾高祖之高祖,既睦之九族,同居之九世,亦得以详之尊之者。情以义起也,情以义起者而情未尽,情虽尽而亲未尽,亲虽尽而服未尽,服虽尽而为子若孙溯流穷源之心犹未尽。情尽亲尽者势也,服尽者制也,吾末如之何也?巳幸而心未尽者,得以自尽俾之,勿至于不忘不泄焉可也。
呜乎!斯谱也,吾谱也,吾作也,谓其合敬同爱而不忘,其所自出者非耶,虽然余生数十年之后而援之,其继余数十年后而复援之者,已不得而知之矣,况继余数十年后,而复援辑于无穷者,又可得而知之乎?于是乎有感。
时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巳长至日(1593年)
十四世孙一忠、一桂仝谨识
考证结论:
1)、本序出于本宗首创谱所作序。
2)、本序出于本宗万九郎裔孙(一忠、一桂)首创谱时亲手撰写,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3)、本序明确本族祖源为安定郡,堂号理应为安定堂。
4)、本序明确了宗谱的格式是按照眉山苏氏所创作。
5)、本序明确了万九郎是宋末由赣(江西)入汀(福建)的时间节点为宋(北)末。由于本族没有族谱,先祖的迁徙时间、地点、世系极有可能为世代口口相传(或非正规手写记录),从本序可以明确看出,万九郎是北宋末入福建,理由是万九郎生活时期还未出现南宋,也就是说公生活时期就是宋代,北宋、南宋的定义是后期史学家的定义。万九郎公迁徙到福建时是大宋末年,其在逝世前应该还处于宋末(北宋)阶段,当时北宋尚未灭亡,南宋尚未建立,当然口传后代迁徙的时间为宋末,这也符合历史规律。
6)、本序明确了我族直接出于安定郡,首迁江西,再迁福建。
7)、本序明确了我族以万九郎公为始祖。首修宗谱时受当时条件所限制,创谱人未到江西迁祖源地考察,导致江西源头断代。本着对子孙后裔负责的态度,创谱人在首修时,尊万九郎为我族开基始祖。
2、胡氏族谱序
谱何为而作?君子为族而作也。何为族作?所以联情合爱也。情不联则涣,爱不合则分,其初一人之身也,而至于涣且分焉,是以君子忧之,思以道处之。其道何道?葢不以薄为道也,不以薄为道,是故立谱之法统:以敦本贤,以崇德豫,以举礼文以垂后。
初曰世系是溯流穷源也,非崇本乎?次以谱传而行实之善,历历可计也,非尚贤乎?又次以祀田而备物,追养久而不忘也,非尚豫乎?终以附錄而经纶之蕴,可见于著述也,非尚文乎?自其尚统也,知继世为礼而本崇矣;自其尚贤也,知不没功德而德崇矣;自其尚豫也,知报本反始而礼举矣;自其尚文也,知因文见道而后垂矣。本崇而德崇,于是乎不悖礼,举而后垂;于是乎不疏,不疏则一,不悖则聚,聚而一焉。上而溯水木本源之长,下以申孝思不忘之念。亦少仿古人合族之义,俾凡同宗者得,因是而喜之庆、忧之吊、婚姻之相助、贫乏之相周、患难之相恤、德行之相劝、过失之相规,举休戚得丧,不至於漠不相涉矣。故曰:谱为族作也,所以联情而不涣,合爱而不分者也。君子以是道谱其族厚矣!
胡兄知所本,拳拳谱牒,是图谱成,特音奉候家翁,因附谱恳叙弁诸首,适因惫命海僭言,遂信中书君而率成之。呜呼!胡族之兴历久而不替,斯谱历久而不磨。胡兄修辑之功,亦相为悠久而无穷矣,因并及之。
万历二十年壬辰岁孟秋月(1592年
下一页 (1/3)
下一楼›:以下转自胡居焕老师《关于胡万九郎公传派源流、迁徙问题的一些探讨》一文附录:
附录一:闽 ..
‹上一楼:寻根
川蜀裔孙寻祖根 , 几代梦断成遗恨;
为还祖辈百年愿,追根溯源二六孙。
幸遇 ..

查看全部回帖(1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