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始迁扶摇公支系资料汇总
回帖:天下胡氏宗亲群 33895964
2014.03.13
广西胡俊中(962208415) 2014-3-13 16:49:04
胡奇峰宗亲,我们的族谱记载,我们的祖上扶摇公,是从浙江绍兴迁往广东南雄珠玑巷的,始迁祖是进士,名鲲,号扶摇,字起鹏,官至广南路廉访使,世居浙江绍兴府山阴学前街,但在绍兴的记载一点也没有,不知是否与你们有渊源,有的话请告诉一声。

[宗亲提供]古蚕村胡氏发展史
http://www.zhhusw.com/read.php?tid=131
鹤山市雅瑶镇古蚕村是一个有880年历史的古村。该村人丁兴旺,目前人口接近2000人,村容整洁,新楼古宅高低错落,绿树池塘相映生辉,文物保护良好而且利用得当,村民生活富裕。
  ■鹤山境内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古蚕村建于南宋初年。据史料记载,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从中原南迁的胡氏的一支从新会荷塘白藤村迁到古蚕建村,距今已有880年。古蚕当年属于新会管辖,比鹤山建县要早600多年。明朝的《新会县志》列出古劳都的古村落有八个:坡亭、古劳、禄洞、牛轭、流涌、桥头、古蚕、沙坪头、迳口。古蚕是鹤山境内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古蚕胡氏现保存了修撰于不同时期的几种族谱,记载了其祖先迁徙的历史。始祖(一世)胡鲲,字起鹏,号扶摇,原系汴京人士,登宋崇宁(宋徽宗年号)进士,授韶州府判,历迁郎中,任命为广南路廉访使,携家眷来到广东,在族谱中被称为廉访公。当金兵南侵、宋室南渡之际,廉访公率兵北上勤王入汴,不知所终(最大的可能是阵亡了)。家属羁寓南雄珠玑里。
  廉访公娶杨氏、白氏,生蒙贞、蒙亨、蒙谦三子,他们是胡氏族谱中的二世祖。蒙贞奉母杨氏迁于开平长沙,卒葬新宁白水村。蒙亨居省城。蒙谦奉母白氏居新会白藤乡,白氏卒,葬新会沙田村。今甘竹胡氏是蒙亨之后,开平长沙胡氏是蒙贞之后,白藤胡氏是蒙谦之后。
  蒙谦生二子:国良、丰九,排序为三世。丰九留居白藤,为白藤胡氏的三世祖,国良后来迁居新会之古蚕,为古蚕胡氏之开居祖。
  胡氏在上述四村各建祖祠,共同使用一副长联(挂在祠内两侧山墙,通称栋联)标明他们的宗族关系:
  历甘竹至白藤陟古蚕望长沙,子姓星罗,森森皆廉访之裔
  修祖庙陈宗器设裳衣荐时食,春秋岁举,秩秩遵先王之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蚕村开始有计划地修缮和保护文物,先后修缮了大田里、贤明里、兴隆里的门闾(门闸)和社坛,重修念岗祖祠(用作古蚕文化馆),重修满堂祖祠(用作文化娱乐中心),在村口重建了五层高的文明塔,外人一进村,就觉得眼前一亮。
  胡国良,字仲高,先从父自省城迁顺德白藤,再从白藤迁新会之古蚕村,娶张氏,合葬于一个叫金玉满堂的地方,追号满堂。现在,古蚕村最大的祠堂叫满堂胡公祠。
  ■村里出了一位载誉江南的名师
  满堂胡公祠大门有一副楹联“苏湖世泽,淮海家声”,浓缩了胡氏家族的一段光荣历史。“苏湖”是什么意思,包含什么典故?
  “苏湖”是指北宋教育家胡瑗及其创立的“苏湖教学法”。
  胡瑗(993—1059),泰州如皋(今属江苏省)人,世称安定先生。胡瑗43岁起,先后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执教20多年,晚年任国子监直讲(教授),主持京师的太学。他爱生如子,教学有法。他主张“明体达用”,首创“分科教学”。要求学生既知文学,又通政事;避免学成书呆子,也避免做不学无术的官僚。他为苏州郡学所订的学规,成为当时各地郡学的榜样,他在湖州州学任教时远道来求学者常有几百人,名满天下。朝廷对他在苏湖两地的教育成就很重视,曾派员专门考察总结,撰为《学政条约》一书,作为指导各地教育的规范。胡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被称为“苏湖教学法”。
  到明朝嘉靖年间,古蚕村出了一位载誉江南的名师胡颐。他是古蚕胡氏第九代传人,字叔正,号勿斋,贡生出身。初授彭泽县(今属江西省)训导,后任黟县(今属安徽省)教谕,在任8年,践行“苏湖教学法”,深受学生爱戴,把他
下一页 (1/3)
‹上一楼:引用第4楼南山于2012-10-27 22:35发表的 广东开平儒良胡氏属于江西华林胡氏西山派,非扶摇公支。 ..

查看全部回帖(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