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听说,在天之灵是能知晓人间的事情。现在我相信网络的信息能通往天国,濬济公是能看到以下文字的。
清明节前我在地铁的虹口足球场站,面对濬济公和鲁迅等那张“木瓜之役”照片时,禀告过濬济公,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说您是不该被家乡人民所遗忘。…(见《清明节 吃光饼 祭先祖》)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2014年9月11日《钱江晚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慈溪观海卫三官殿弄老宅里走出了北大数学系创始人》,濬济公在天国也能看到吧。家乡政府和人民是不会忘记您了。
这次媒体的报道声势浩大,似乎胜于2009年的我家老宅 “曾被误认为是明抗倭名将旧居”的报道。我也看不懂,可信度颇高的凤凰网在2014年9月11日早上6点多就发出来该是9月11日傍晚才会上市的《钱江晚报》上的内容,是不是让人会联想起“争先恐后”四个字。(资料来源: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5479_0.shtml)
不管如何,被“胡守仁故居化”五年的我家老屋终于可以回归本来面目了,被“胡守仁后裔化”五年的家史改回来了。我看到了家乡政府和人民对你和我家族负责任的态度和所做出的努力。
可是,我觉得还是对不起濬济公的在天之灵。那篇文章上有我和爸爸的名字,明白的人一看就知道有些地方写错的。也会看出来要是预先让我和爸爸看过的话,就不会那样写的。可是,我以前提出类似的要求,是被拒绝过的。以前我在接受国内外著名媒体采访并被刊登时,是没有这样被对待过的。现在,我有什么办法?只有事后“打补丁”。
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了家谱也没有其他记载家史的资料,老宅轻易地被胡守仁故居化了、家族轻易地被胡守仁后裔化了。在最近的一年半,我尽力协助父亲和族内的长辈作着努力。地方政府,观海卫关心胡氏家族的父老乡亲,全国的胡氏宗亲都在帮助、支持我们。这一年多,终于一个“大补丁” 打好了,还有未打补丁的“洞”存在,我已经查好了相关资料,继续事后“打补丁”。
禀告濬济公,清明节对你说的《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这本书的事,仔细查阅资料后发现,不仅是濬济公您一个人被遗忘了,还有其他被遗忘的人物。这是一本2013年3月5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者们历时三年半组织编写而成的新书。要是现在去找出版社,人家也不肯受理“打补丁”的。我只能在胡氏宗亲网上开辟一个专栏【 浙江宗亲,请一起来找民国胡氏名人】(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095)发动浙江胡姓宗亲来关心,从现在起不断补遗。有朝一日再版时,学者们不就可以省一点力拿来就用吗。
上月我在上海图书馆为考证安定学堂的历史查阅资料时,发现宁波市教育委员会编、宁波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的《宁波市教育志》第十五章人物第四节全国高等学校教授宁波籍人员名单里慈溪119人中有哲揆公,可是濬济公是被遗忘了的。
我查到上述资料的同时,有一个可以为2014年9月11日《钱江晚报》“打补丁”用的材料被我库存着。好在那个洞无伤大雅,以后再去补吧。一份刚出版的灼手可热的报纸,要是我立即打出两三个补丁,会让那位作者难堪吧,让报纸晾几天吧。
要是有人读了报纸来责怪说是胡绍华说错了,我不会为此委屈,庆幸他们有辨别的能力。要是看不出,信以为真以讹传讹的后果,倒是令我担忧。胡守仁后裔化不就是一个先例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