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铭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207
最近,无意间见到北京图书馆藏拓,刘灿章,周俊杰编著,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名碑名帖精选系列《胡昭仪墓志》初拓本一册 。它是一九一九年在河南省洛阳城北凹村出土,曾归武进陶湘(兰泉)收藏。从拓片看墓志虽经历1500多年,但因长期深埋于墓中,保存完好,整体字迹清晰,书法为正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融合时期。北方民族的南下,带来了新的文化和习俗,最终的融合对汉民族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这一时期正是墓志形成体例的时期,且志文的字数也在不断的增多。略者寥寥几个字,详者洋洋数千言。众多的数量,长长的篇幅,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风俗、历史、地理以及纪年、身世等方面的信息。有人说从南北朝以来的中国历史几乎在墓志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墓志铭中包括对墓主的生平事迹、社会关系、以及卒葬年月的一般叙述,同时也对其德行进行歌颂。前者是十分可信的,可以互参史籍,这也是墓志引人注目之处。而后者则颇多溢美之词,虽乡里庸人而至行若夷齐。
北魏胡昭仪墓志的发现,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和语言文字的原貌,尤其是可以通过她墓志的录文、词汇、所涉及的人物及历史,帮助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北魏的历史和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胡氏这一历史显赫家族的更多历史,补充史书所缺载的史实以及纠正一些讹误的说法。
北魏《胡昭仪之墓志》,又称肃宗昭仪《胡昭明相墓志》。北魏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四月刻。拓本为正方形,二十三行,满行二十一字。盖阳文篆书:『魏故胡昭仪之墓志铭』三行,行三字。志高六十五厘米,宽六十七点五厘米。共计453字。志文内容为:“魏故胡昭仪墓志铭:昭仪讳明相,安定临泾人也。虞帝以应历奉干,胡公以资灵祚土,登天构日之基,宅运辅辰之业,故以备诸史册,不复详载焉。圣朝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使持节、豫州刺史诞(注:误刻,应为延)之曾孙。散骑常侍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使持节岐、雍二州刺史高平侯洪之孙。散骑常侍征虏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使持节、并州刺史阴盘伯乐世之女。宣武皇帝崇训皇太后之从侄。体坤元之至性,资星月之玄图,神怀清邃,渊谟崇远,风美巫山之阳,节高汉水之上。四德聿修,六行光备,户牖之教既成,有行之义攸在。遂以懋德充选掖庭,拜左昭仪。内毗阴教,外协宸华,义穆四门,声高九宇。方当缉是芳猷,永隆鸿范,以俟大虹之祥,有愿仓龙之感。岂图八眉之门不树,两童之庆未融,如何不吊!春秋十有九,以孝昌三年岁在丁未,四月癸巳朔,十九日辛亥薨于建始殿。越五月廿三日,迁窆于西陵。乃命史臣作铭曰:玄黄始判,清浊已甄,桑林吐日,蒙谷含烟。神原杳杳,洪祚绵绵,德应昌历,道照皇天。车骑炳蔚,龟组蝉联,于穆昭仪,资神懋族。礼盛汉滨,风清阿谷,峻比城隅,标华灌木。绚素幽宫,作嫔黄屋,毗影轩光,霁此鸣旭。吉凶有兆,倚伏无期,奄辞黼帐,方即泉扉。寒暑交变,日月迭微,杨烟晓合,松飙夜威。西阴巳灭,东方未晞,敬镌幽石,式述音徽。” (见拓片照)
从墓志铭文中可知,胡明相,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北魏时期皇族女性,为孝明帝元诩妃,封左昭仪。『昭仪』,为皇帝最高级嫔妃。西汉元帝刘奭始置,位视宰相,仅次于皇后,爵位比诸侯王。三国魏位淑媛下,爵比县候。十六国后赵位比上公;北燕、后燕置。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四五六年)置,明帝泰始三年(公元四六七年)列为九嫔。梁、陈延之。
胡明相出生于北魏永平二年(己丑,公元509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丁未,公元527年)四月十九日,薨于建始殿,时年十九岁。同年五月廿三日,葬于西陵。因其为宣武帝胡灵皇后胡仙真之从侄女,也正值胡太后临朝执政时期,而被召选入宫。胡明相关系虽远于孝明帝胡皇后(为胡太后侄女),但其出身名门望族,据《北齐书》及《中国历史名人辞典》记载,胡昭仪之曾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