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关于四川胡氏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工作建议
得知2014年12月6日四川胡氏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作为四川胡氏大家族的一份子,我由衷的感到自豪,在此,我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对第一次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出席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全体宗亲代表表示感谢,感谢宗亲代表为研究中心的成立尽心尽力。
万事开头难,如今研究中心筹备成立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标志着研究中心的工作已经进一步深入,相信在宗亲代表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针对后期的谱牒研究工作开展,本人建议:
1、系统研究四川胡氏各堂口、各支系的源流。正本清源,弄清楚四川各支系先祖的迁移线 路;由于历史原因,四川胡氏宗亲保留的老族谱极为罕见,据我所知,最低有80%的宗 亲不能确定自己的先祖从哪里来的?问之基本均已湖广填川回答,甚至将先祖定位于湖广一带(麻城居多);根据我对四川移民的研究,从明末清中期迁入四川的移民多达20 多个省份,湖广与四川相邻,移民的数量有可能多一点而已。因此,研究好四川胡氏支 派源流,对研究四川客家胡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2、收集、整理四川胡氏先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记载英杰贤良事迹于网上 及时发布。纵观全国的各类胡氏网站,年轻人上网比较普片,是网内传播的主力军;因 此,培养后备人才已经基本具备条件,让年轻人多接触胡氏优良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3、网上发布胡氏研究成果、论文;允许宗亲进行广泛讨论,但不得言行过激,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学术是经过研讨,达成共识,方成成果;学术成果没有绝对正确的,只有不断 的质疑、论证、完善,才能永传后世。 尤其是族谱世系,情况比较突出,根据我的了解,全国各支、各派的世系没有几家经得 起论证,攀附名人情况比较严重,这些情况既有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中国的族谱,唐代以前基本是官谱,昂贵的竹简或金帛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费的,因此 续写族谱的几率很小;及时是官员、士绅所为,历经黄巢之战乱,保留下来的应该是微 乎其微。到宋代,由于发明了印刷术,官方对宗谱管理不太严苛,大量的私家宗谱得以 谱写,由于年代久远,以前的世系已经模糊不清,因此套用残留官谱的情况异常突出, 同姓同名也不在少数,这也就是现代修谱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
4、开展胡氏老宗祠、古墓、古墓碑的普查工作,对于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由研究中心牵 头,向地方政府申请文物保护;对于具有纪念意义的,由宗亲族人妥善保护。 宗祠,是缅怀先祖的族人聚集地,是族人的精神家园,是胡氏子孙延绵的见证。为此, 建议研究中心指导各堂口、支派针对胡氏族人聚集比较集中的地方维修或新建祠堂,定 期在宗祠内主持拜祖大会,凝聚胡氏子孙的向心力。
5、定期邀请全国胡氏贤能举办学术专题会议,提高研究中心知名度,把四川胡氏研究中心 办成具有高规格的学术研究机构。
以上五点,为个人浅见,不求方家赏识,但求尽一份心力。
四川客家胡氏:胡万九郎之二十六世孙 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