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四、专访关口刘
3月23日周六,我们姐弟三家去岚龙山公墓祭奠父母亲,并告知父母亲在天之灵,我们找到了爷爷、奶奶的墓,还找到了宗谱。回县城后,又与好才通电话,商议如何去关口刘,确定明日上午去,希望他早点通告几位哥哥,约他们坐在一起叙述回忆。
次日上午,我们与姐夫共三人直接去关口刘以信三哥家,见到三位兄长。以信三哥和以江哥对多数情况己记不清楚,只有以海四哥能够回忆起不少往事。其间,大家交谈十分热烈,渐渐地将不少疑团逐个解开,主要收获有几个方面:
1、弄清了爷爷奶奶墓碑上人员。墓碑上有4位先祖,分别是:爷爷胡光兆、奶奶葛氏,爷爷的哥哥胡光应及夫人张氏。以前他们墓碑并不在一起,是2000年清明前合葬时并在了一起。至于姓名中为什么与宗谱上记载不一致(即为什么称胡明贵?),大家都不知情。不论管什么原因,4位先祖真实情况已经清楚。为什么合葬,也很清楚:早年,我爷爷胡光兆与胡光应是亲兄弟,后来爷爷在13岁时过继给他的五叔胡起椐(胡起椐1882年去世,无子)。爷爷的长子、大伯胡祖庚(即胡祥义)出生后,又过继给胡光应爷爷。自然两家关系密切来往甚多。立碑人是两位爷爷的儿子、我的叔伯们,即为父亲的兄弟和胡光应的儿子胡祖来(祥来),以及两位爷爷的孙子、即与我同辈的兄长们。这样一理,全部清楚了。谈到这里,有的认为需要重新立碑,有的认为老坟不宜多动,可以在坟前再立一新碑,一方面更正姓名,一方面可将后面辈份的人员加上去。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现在不动,等待以后拆迁或地方政府需要迁坟时一并更正,重新立碑。
2、初步弄清了祖辈们何时何因从怀宁迁至和县。对这一问题,以海四哥记得清楚,他是经常听我四叔(祥林)经常讲到的事:最早来的是六房。爷爷的堂兄弟叫胡光杏(星灿、康美),他父亲胡起椐为老六,我爷爷胡光兆过继给胡起柽(为老五),即称六房、五房。早年,胡光杏(或其父亲胡起椐)会蔑匠手艺,与和县很熟,经常来卖竹器,或来加工竹器。一次在打麻将(或推牌九)中将资金都赌光了,于是就“请赌”(即安排、保障别人来赌,自己做服务),每圈牌下来从中抽头得利。结果几个晚上下来,又得了不少钱回来。之后,他不再赌,而是回去睡觉。后来,他将“请赌”得来的钱通过与当地一个地主交换,买了不少土地,同时还在附近开垦出不少土地。回到怀宁后,即告知大家在和县有地了,地名叫小山尾(即在一处小山的尾处)。他动员堂兄和侄子们过来种田。于是,同房的堂兄弟和侄子过来了不少。从宗谱上看,长房起模、四房起根两家没有人过来,其他的二房起松(即胡光应兄弟)、三房起柏(即胡祥忠父亲)、五房胡起柽(即爷爷胡光兆)与六房起椐共四房父子等,陆陆续续从怀宁迁至和县开荒种田,经营山林。后来又陆陆续续在和县娶妻生子,便留下来。因此说迁和第一人应该说是胡起椐、胡光杏父子俩。胡好才补充说:据老人讲,最早的地方在老山代,后来扩大到小山尾、关口刘等地方。由于六房家有了土地,胡光杏的后代胡祥森到解放时便评定家庭成份比较高。陈志讲这与父亲档案中记载非常吻合,并非是爷爷来和县赌输后当了姓葛人家的倒插门女婿一说。大家估计,当时和县山区荒地多,比怀宁条件好,所以不少堂兄弟才过来发展生存。据此推算,爷爷胡光兆来和县时间大概在1890年以后,因为爷爷1870年出生,二十多岁左右过来,后娶妻生子(奶奶葛氏1875年出生,大伯胡祥义1899年出生),这样推算在1898年之前结婚,从此留在了和县。从爷爷的二位父亲去世(胡起椐1882年去世、胡起松1894年去世)时间上看,极有可能在1894年至1898年期间,即亲生父亲与过继父亲都去世后,才迁居和县的。具体时间和其他原因,只有等以后到怀宁或用其它方式去论证。
3、逐步核实其他现在和县胡氏亲属情况。除了爷爷同房的堂兄弟来和县发展外,在宗谱上还记载了不少从怀宁过来的胡姓人家,计十三支。他们与我们祖辈也是同宗。他们后代现大多在石杨、高关、善后一带山区,与关口村几户亲属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