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王立新教授此书虽主要写胡文定学术与思想,在谈及宋代政治时,下面一段文字令人也很发人深思。有感于此,摘录如下。(P237)
宋代政治的特点之一,无论在朝、在野知识分子,均有极大的论政自由。因为拥有这样的自由,宋代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一直很高,自我期许亦重,自我约束也相对很严。社会责任感与言论自由度相推并长,直至宋亡。实际上尽管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但是如果没有元军灭宋的外在事实,中国的以精英为主体兼容全社会知识分子的古代民主政治,可能会在十四五世纪或再早一些时间基本实现。这种政治将高举皇权的旗帜,而实际上治权越来越多地落在知识分子的手中。他们不会因此篡夺皇权,而会更加尊重皇权,努力为治,形成人类古代历史的现实神话----真正的君臣共治,优于君主立宪而早于君主立宪。当然,宋代既已为元兵所灭,则此种最优异的政治态势也就随之而烟消云散了。代之而起的则是借鉴宋代的“知识民主”,而返之以前所未有的集权、专制。这是新兴统治者的极端自私与自闭的表现,他们以为这样的做法于自己有益,实际上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其因专制而使后嗣几乎绝灭甚至连种族都几不复存。元、明、清之不德,不仅在于其统治之如何昏聩无能或者专制等项,其前而既已有宋,何得而不习学?按照宋代知识分子的构想,天下虽以家名,而必以公治;虽由一姓所专,而必使万姓各得其所安。君主与知识精英共同构成政治运行的机制,在此机制中,知识分子不是奴才.而是“客人”。尽管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但是“客人”和“奴才”的区别,大约是不必要分析说明。宋代知识分子是赵氏尊贵的“客人”和朋友。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统治者羞愧难当,尤其是宋以后的统治者,他们没有从宋代的君王身上学到任何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真正是不肖之子孙。而其他朝代之知识分子亦缺少宋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心,尽管有出色者属于例外,但就整体而言,其受后世专制之害固亦太过,但是,其较于宋代知识分子于君、于国、于文化、于民众之热诚与真挚,真是不知要差出多远,盖无法以尺寸量也。
南山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