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二十六、收到胡海老先生来信
七月下旬的一天,突然收到广州胡海老先生的回信,使我喜出望外。不几天,又收到老先生寄来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增订本》一书,更是兴奋不巳。我与胡海老先生并不相识,只凭去信一封,他竟如此以礼相待,真是感人至极。按照他的提供,与上海南山先生打通了电话。方知他目前不在上海,十月份之后才回上海,到时再约见。南京距上海很近,待秋后利用一个周末便可去一趟,当面请教南山先生。
广州胡海老先生的来信如下:
平华宗贤:
您好!接7月10日信,知宗贤喜欢胡氏族谱文化研究,做了许多调查,调查中在如皋听了国礼宗亲对我情况介绍,写此信向我说明您的想法,使我十分高兴和敬爱。
今寄上一本《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增订本》是我近20年来的工作,看过之后可以了解我的全部情况,敬请多多批评指正。我耳朵因按摩过度受损,现已不能听电话。
谨此敬祝
精神愉快工作顺利事事如意
晚辈 胡海(全胜)2013、7、19
当天,我即给胡老先生回信:
胡老先生:您好!
来信及大通考增订本均巳收到,万分感谢您!同时,我也与先远(南山)先生通了手机,取得了联系,这也要感谢您。希望在夏季,您要多保重身体,如果下半年有机会,我定来广州看望您老人家。
我个人情况,向您作一汇报:原籍在安徽和县,1954年12月出生,1972年11月入伍,曾在兰州空军、南京空军任职,1997年转业至南京地税局工作至今。目前,爱人、女儿均在南京,一切均好。今年春节回原籍走亲戚,偶尔发现了一本宗谱,于是一路追寻下去,发现先祖在安徽怀宁、岳西。今年四月,即去寻祖,又发现老宗祖胡瑗在江苏如皋有墓园和后裔。六月,又去如皋找到了,后来又去湖州,祭拜了胡瑗墓园。在如皋见到胡国礼先生,他介绍了您的情况,又上网看到了您二十多年追根寻祖不懈的努力,我深深感动。特别是您八十多高龄,还想去甘肃考查,更使我们晚辈崇敬。所以,在这种心情下,才给您去信,目的只有一个,学习您的精神,在您的指导下,尽可能地为弘扬胡姓文化优良传统贡献力量。如果有打扰您的地方,请您老多多谅解。
关于评议表,我打算阅读增订本后,再填写寄去。
下一步,我也有打算去甘肃镇原、泾川和陕西子长安定堡等处考查,您如果有需要我做的事情,请来信告知,我一定努力去做。
最后,祝愿您老人家身体安康!
此致
敬礼
晚辈:胡平华
2013、7、26
接下来的事,就是阅读这本“增订本”。由于内容极多,也只能粗浅地阅读一遍,记下目录和主要内容。我打算先粗看一遍,给胡老先生寄去评议表,再细细地看一遍,摘记下要点,为今后研究准备资料。
8月22日,我给广州胡老先生再寄信一封,告知只是粗浅阅读后的体会,还有几点建议,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同时,对回复迟了一段时间表示道歉。
评议表内容如下:
第一次粗浅地阅读《大通考增订本》,主要有三点体会:
1、此书内容极其广泛、丰富。不仅有历年来胡姓重要文献记载,而且有各地胡姓迁居、族谱、人物等资料;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象;不仅有胡姓人家变化情况,而且有许多重要人物介绍。真可谓是一部胡姓文化研究的大百科全书,也是胡姓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书编辑出版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意义。
2、此书编纂方式极具特色。既有古体关于源流、世系、支派、家训等转载,更有现代重要人物的事迹介绍,而且从整体结构和篇章上看,记述方法独具一格,自成一体,是史学研究领域集百家经典、借古鉴今的又一次新尝试,对于社会学研究有着创新性、启发性的示范作用。这也是值得推崇的务实的好学风。
3、作者胡海老先生为大家树立了可亲可敬的形象。即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奔波大江南北,走遍胡姓人家,不怕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坚韧的科研精神和追求毅力,抄写了大量文稿。据江苏如皋胡国礼介绍,胡海老先生曾连续抄写家谱三天三夜,确实做到了孜孜不倦,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