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三十五、祭拜淮阳始祖
我们计划,10月2日去河南淮阳(10月1日值班不能外出),3日去开封,4日去山东曲阜,5日去泰安,6日去徐州,7日回南京。路程全长约1600公里,平均每天不到300公里,应该可行。
10月2日一早就睡不着了,便起床洗漱,吃点东西后,即开发前行。当时约5点40分,天刚亮。我们通过绕城公路,经长江二桥,沿宁洛高速,在蚌埠、太和几处服务区稍事休息,约在11点多即到达淮阳。这一旅程约490公里,5个多小时。好在一头一尾进出城的路线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又有手机GPS系统导航,所以十分顺利。而且一路上没有让陈志开车,以检测我的耐力,结果,我感觉可以。
在淮阳羲皇宾馆登记入住吃自助餐时,正巧在餐厅里隔壁正举办新人婚礼,热闹非凡,为我们的到来增添了一份快乐。餐后稍稍休息一会儿,便开车外出寻访。下午目的地有两处,一处是陈胡公陵园,一处是太昊陵。问了一下服务员,告知还有弦歌台、龙湖等景点可以游览。我们商定,先去寻访始祖陵园,其他地点看时间再说。通过与宾馆服务员交谈,我们还知道淮阳城是座古城,地处周口市腹心地区,历史悠久,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历史长达6500年,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约公元前40世纪,太昊伏羲在此建立中国第一个都城,名宛丘;约公元前30世纪,后炎帝神农氏继都于宛丘之旧墟,易名为陈。约公元前25世纪,建宛丘城(据考证为今平粮台古城址);西周初,周武王封舜后妫满(陈胡公)于陈,建陈国,筑陈城;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迁都于陈,复筑陈城(今陈楚故城);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置陈县。
其中,有位服务员讲的好:淮阳历史源远流长,不仅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文化底蕴更是极其厚重。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所以说,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当时人们以国为姓,陈胡公妫满便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在六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至1953年,国务院撤消淮阳专区,才改为县治。所以考古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
的确,淮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被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在这里著书讲学长达四年之久,为他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留下了“陈蔡绝粮”千古佳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有《陈风》十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等文坛巨匠在这里都留下了歌咏淮阳的不朽佳篇。包公陈州放粮也发生在这里。
我们为淮阳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十分自豪,因为我们始祖就安息于此,作为后裔都应该感到高兴。我们出了宾馆,向左拐弯,时间不长,即看到陵园指示牌,我们日夜思念的地方终于找到了。
来淮阳之前,我就查寻了许多资料得知:淮阳陈胡公墓是全球五十个姓氏之祖墓。有诗云:传闻铁墓柳湖中,满目烟光失旧踪。千载暗留悬磐石,一泓冷浸若堂封。陈胡公墓俗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