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连载:《追寻之路》----胡平华(江苏南京)
回帖:三十七、拜访孔庙、孔府
10月4日上午,我们游览河南大学和铁塔后,即辞别开封,直奔山东曲阜。下午二点左右到达,入住在孔庙宾馆。入住后发现,这是一家家庭宾馆,设施十分简单,好在宾馆靠近孔庙(半壁街南口12号,离孔庙西门仅50米),如去游览,就不用开车前往。经理齐卫是很客气,还介绍了曲阜一些情况。据记载: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北依泰山,南瞻邹城,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境内百余座山头绵亘在东、北、南三面边境线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
在这里,三皇肇启,五帝龙兴。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在此感悟万物,临水沉思,发明渔网;望天冥想,创设八卦。轩辕黄帝,少典之子,其母附宝应雷而生,降于寿丘,日角隆额,龙爪龙趾。吞并蚩尤,融合神农。建都新郑,号曰“有熊”。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推本世系,遂祖轩辕”,迁曲阜县于城东。造金字塔,纪念始祖。建造景灵巨宫,规模宏大,房间千楹,岁时祭祀。后毁于战火,仅存“万人愁”和“庆寿”等巨碑,现矗立在曲阜城东“寿丘公园”。神农炎帝,国名大庭,建都淮阳,后迁曲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耕作,播种五谷。又以日中为市,让民交易,商品交换,始之于此。今曲阜犁铧店村,即神农试耕处。汉代此地曾有一坊,上书“粒食之源”,即粮食的发源之地,是为纪念神农试耕而建。有虞帝舜,其名重华,躬耕于历山,人皆能让畔(田埂);渔猎于雷泽,人皆能让居(自己渔猎的地方);制陶于河滨,人皆勤劳吃苦;作什器于曲阜(什器即日常用器),人皆做事认真。一年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玄嚣少昊,皇帝长子,受封东海,继承太昊,在穷桑即位,后迁都曲阜,以鸟命官,以金德王天下,在位八十四年,岁达百岁,崩于云阳山,葬于曲阜寿丘。在曲阜文物发掘中发现的大量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即是上古帝皇在曲阜活动的考古证明。这里,文采郁郁,礼乐之都。尧舜时代,曲阜属九州之一徐州。商朝前期,曲阜名奄,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周武王灭商,将胞弟、宰辅周公旦封于曲阜,立国为“鲁”。 《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曲阜”二字,始见于史籍。周公制礼作乐,业绩卓著,成王赐予鲁国大批典章文物。周公死后,准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祭使用天子礼乐。鲁国一向恪守周礼,重视保存古代文化,春秋末期古代礼乐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吴国公子季札访鲁,曾“请观于周乐”;晋国正卿韩宣子访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感叹曰:“周礼尽在鲁矣!”周公辅佐成王,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为千古人臣典范,史称“元圣”。现曲阜城东北角,就是祭祀周公的周公庙。周时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朝东都洛阳外全国文化较发达的城市。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简称。春秋末期,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他适齐仕鲁,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晚年,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重仁尚礼”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其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
下一页 (1/5)
下一楼›:三十八、找到“投书涧”
10月5日一早就起床洗漱,简单早餐后即出发去泰安,主要目标是寻找“ ..
‹上一楼:三十六、寻找太学故址遗迹
10月4日是外出第三天。打算上午自驾游览一下,主要去河南大学寻找 ..

查看全部回帖(5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