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字游族文学胡德棒备份资料
回帖:第六章:格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则
在辨四声的基础上学会了辨平仄,就可以学平仄配置的规则了。要掌握这规则,最好从律句的标准句式开始。所谓标准句式,就是一句诗的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也就是理想的句式。掌握标准句式,先要懂得诗句的音节,格律诗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节奏,是通过诗句中音节的平仄上下交递、左右回环体现出来的。五言诗句有三个音节:头两字叫头节;中间两字叫腹节;最后一字叫脚节。七言诗句比五言多两字,也就是多一个音节。这个音节是在最前头的,叫顶节,其后各节名称同五言诗句同,依次为头节、腹节、脚节。标示如下:
五言诗句: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
∧∧∣
仄仄|平平|仄
∧∧∣
头节|腹节|脚节
七言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顶节|头节|腹节|脚节
五言、七言的标准句式,并不复杂,各为两类四式。
五言标准句式分仄起、平起两类。仄起就是诗句的头节是仄仄;平起就是诗句的头节是平平。两类又各分两式。即: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头节和脚节都是仄声,不入韵句;仄起平收式----头节仄声,脚节平声,入韵句。平起仄收式----头节平声,脚节仄声,不入韵;平起平收式----头节和脚节都是平声,入韵。例句如下:
仄起仄收式: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
为叙述简便计,把这种句式叫作甲1式。
仄起平收式:落日|五湖|游(薛莹《秋日湖上》)
仄仄|仄平|平
为叙述简便计,把这种句式叫作甲2式。
平起仄收式:林中|观易|罢(韦应物《答李瀚》)
平平|平仄|仄
为叙述方便计,把这种句式叫作乙1式。
平起平收式:花枝|出建|章(皇甫冉《婕妤怨》)
平平|仄仄|平
为叙述方便计,把这种句式叫作乙2式。
五言诗的标准句式就这四种:
甲1式:仄仄|平平|仄
甲2式:仄仄|仄平|平
乙1式:平平|平仄|仄
乙2式:平平|仄仄|平
从这四种标准句式中,可以看出音节间的平仄交递:凡头节是仄仄的,腹节或者是平平,或者是仄平;凡头节是平平的,腹节或者是仄仄,或者是平仄;脚节,押韵句平声,不押韵句仄声。这叫作句中音节平仄相间。一个音节两个字,相间是"间"在音节的第二字上,第一字未必“间"。这是平仄的第一条基本规则。用以上四种标准句式作首句,可以组成四种标准的五绝句式。例诗如下:
1.首句仄起仄收式。为叙述方便计,把这种形式叫作1型:
王之涣《登黄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甲1)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乙2)
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乙1)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甲2)
(注:"欲"该平而仄,因在非音节的字眼上,可以变通。)
2.首句仄起平收式。为叙述方便计,把这种形式叫作2型:
薛莹《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仄仄仄平平(甲2)
烟波处处愁。平平仄仄平(乙2)
沉浮千古事,平平平仄仄(乙1)
谁与问东流。仄仄仄平平(甲2]
(注:"谁"该仄而平,变通用字。)
3.首句平起仄收式。为叙述方便计,把这种形式叫作3型:
韦应物《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平平平仄仄(乙1)
溪上对鸥闲。仄仄仄平平(甲2)
楚俗饶词客,仄仄平平仄(甲1)
何人最往还。平平仄仄平(乙2)
(注:"溪"该仄而平,变通用字。)
4.首句平起平收。为叙述方便计,把这种形式叫作4型:
皇甫冉《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平平仄仄平(乙2)
凤管发昭阳。仄仄仄平平(甲2)
借问承恩者,仄仄平平仄(甲1)
双娥几许长。平平仄仄平(乙2)
(注:这首诗每句都是标准句式,没有变通用字)
五言诗以首句不入韵为常,大多采用1型和3型,采用2
下一页 (1/4)
下一楼›:第七章:律诗平仄的变通与拗救
上篇所举的五绝、五律、七律各四首,除一首五绝外,每首诗都 ..
‹上一楼:第五章:如何辨四声调平仄?
5-1, 平仄、押韵、对偶是格律诗的三大要素,学格律主要是指这 ..

查看全部回帖(1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