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第十章:格律诗的写作要领
(1)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根据平仄粘对规则,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的标准格式为:
a)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①②③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起平收,首句入韵:④②③④(只是把a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④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③④①②(相当于把a格式的前两句与后两句调换位置)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d)仄起平收,首句入韵:②④①②(只是把c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②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标准格式为:a)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①②③④①②③④(相当于两首a格式七绝的叠加)b)平起平收,首句入韵:④②③④①②③④(只是把a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④句式)c)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③④①②③④①②(相当于两首c格式七绝的叠加)d)仄起平收,首句入韵:②④①②③④①②(只是把c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②句式)
七言格律诗的格式有了,要知道五言格律诗的格式就很简单了,只须把七言格律诗各个格式中每个句子的首二字去掉,就是五绝、五律和五排的格式了。五言格律诗的格式,就不在此罗列了。
除了上面介绍的四种句式以外,还有一种特殊句式:五言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实际上是一种拗句,但诗人们用的比较多,也就成为固定的一种形式了。这个句式主要是偶尔作为③句式的替代品。
1)同一联中后句比前句重要,后句比前句要求严格。
2)一个句子以连续两音为一节,尾字单独为一节,则同一个句子中后面的字节比前面的重要,每句的最后一字最重要,要求也最严格,平仄不可更换。然后是倒数第二音节(五言第3、4字,七言第5、6字),偶尔可以变化,若特拗句式“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等。依次类推。
3)一个句子中,除句子的尾字因为单独构成一个音阶外,其他的字,偶位上的字比奇位上的字重要、严格。除尾字外,偶位上的字是构成节奏的关键。
4)同一个双字构成的音节中,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重要,要求严格。因为双音字节,重音主要落在后一个字上。
鉴于以上3、4两条,前人总结出一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个口诀,也就是说五言句子逢一、三位置上,七言句子逢一、三、五位置上的字(五言的“五”位置上的字是不能更换的)平仄可以不论,而五言二、四位置上、七言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明确、严格,不可含糊。如此,除每句的尾字外,逢单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就有了变通,这也是格律诗的严格之下的一种自由。这个口诀对于初学格律的人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对初学者造成误导。这个口诀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比较正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一定适当。有时“一、三、五”不能不论,某些情况下“二、四、六”也不见得就“分明”。比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古人作品中偶尔能见到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