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http://news.ifeng.com/a/20150909/44617402_0.shtml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重温习近平同志那些关于教师的重要讲话,谨向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全国1400万人类灵魂工程师表达节日的祝福!
2015年6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教师是兴国之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这块基石的奠基者。国以人立,教以人兴。习近平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教师是兴教之源。国家发展靠人才,国家富强靠人才,人才培育靠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于人民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而人民素质提高与人才培养,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县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同孩子们玩游戏。
教师是学问之师。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时代的需要、职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习近平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家庭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习近平“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习近平希望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教师是品行之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