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感謝南山宗親;
我遷應始祖若海公於洪武二年(1369年)遷湖北應城縣後,我們大房那一支又在應城縣境內經過三次間接性遷徒,傳到第七世德釗公時,又遷(第四次)往我們現在的祖屋地窑嘴(因每代兄弟都多,而我們這一支一直是大房,基本形成規律,祖屋都是留給最少的房頭),只到遷到窑嘴後,我們這一支才是最小的房頭,就沒有繼續遷徒,但前三大房頭資料欠缺,不知遷往何處,,我結合一些相次資料大約推算出遷徒的年代如下:
德钊公约于明万历二十年(1597年)迁住窑嘴,生四子: 恒沣、恒濂、恒瀚、恒滨,但长子、次子。三子资料均缺,不知何往,传至五世孙时约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大钴,大鑫,大铭资料也缺,也不知何往,但從宗譜中發現這一時間,人口呈斷崖式的減少或失聯沒有資料,(查閱這一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有第二次人員湖廣填四川,不知那些失聯的先人是否與這一事件有關)传至第十一世孙时其中有一位名福新,福新生四子约于民国十四年(1925)迁出,也不知迁往何往。如有上述诸公的相关信息或是从湖北应城窑嘴迁出的后裔,可与我联络。 QQ:158298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