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胡居仁----《居业录》
回帖:居业录卷之八 经传第八
大学言明德新民,明德自明其德也。新民推以及民,使之自新也。故曰先知觉后知。自老子有愚民之说。秦愚黔首,后世一向只是欲愚其民,无有能新其民者。
圣人新民,是欲使民明其德。至老氏愚其民,欲昏其德也。盖恐其智巧奸伪而难治,至秦愚黔首,是欲其蠢然无知,以听从于己,可以肆其暴。今之暴虐不仁者,皆欲愚其民。
义理贯通后,此心便有定主,不可惑乱,故曰知止而后有定。
理在物上,故须格物,方穷得理。释氏遗物,是系空求理,故只见差去。
致知在格物,从事物上穷究,其理便实。若只管思索想象,便是思而不学则殆。
人多因不知而败事,故大学先致知。知至而不能处事者鲜矣。
或问存义在致知先。在致知之后。曰:未知之前非存义,则心昏乱。义理之本源已丧,何以能致知。既知之后非存义,则亦放逸偷惰。天理随失,何以保其知,先儒言未知之前,非敬无以知。既知之后,非敬无以守。又曰:敬者之所以成始成终者也。又问存义属知属行。曰:存义乃知之本,行之事,此未行之行也。
心本有知,因气禀物欲,昏蔽其良知,故须致知。
顾堤天之明命,是事事不远天理,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孟子必有事焉,是此等工夫。
顾堤天之明命,是操存省察,要事事尽理,使天赋之理,不至昏失,岂目常看见光光明明乎,然则参前倚衡是何物,曰:此指忠信笃敬而言,是人做工夫处,常不离乎忠信笃敬,则此心常存,天之明命,无不在矣。
自新为新民之本,未有自新而不能新民者,亦未有不自新而能新民者。
半上落下人难做,办夹界事难做,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治须要有本末,德具於己,人自感化,此本也修政立事,处置得宜,末也,本正则末易施,末修则本益厚,然末出於本非两事也。
晓得道理,怕人不实去做,故大学致知后便要诚意,要做不做,此是意不诚,是自欺处。
意者心有专之谓,大学解以为心之所发,恐未然,盖心之发情也,惟朱子训蒙诗言意乃情专所生时为近。
穷理后便有才,诚意后便有德。
心广体胖,诚意之效,是天理实有诸中也。
宰相以不蔽贤不忌功为贤,故曰其心休修焉。
在心无一不尽,是忠,发出在事上无不实,便是信。利极害亦至,故石祟灭身亡家。
私於己者,必害於己,与众同利者莫大焉。
古者义利只是一体事,义所以为利。利即义之所以为也。故曰以义为利,又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物足以和义。盖以义制事,自然顺利修於己也。心广体胖,推於人也,民安物阜,利孰大焉,如公刘迁邠,文王治岐,上下莫不殷富。曾子曰,生财有大道。孟子亦曰,善政得民财盖分田制井,恭俭节用,自然上下豊足,皆以义为利。亦非将义去求利只是义则无不利也。以家言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利孰大焉。
自小学大学之教不行,高者入空虚,卑者入功利。
自大学格物致知之教不行,学者所见浅陋。
小学是做敬的事,敬是大学骨子,若无敌,一部大学做不成。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五常为道。其实非有二也。然道义有通乎天地人而言。故曰天道地道人道。
只是这个道理,更有甚事。圣贤随其所指,分别出来,贯通后万物只一理。以其流行不息,赋与万物者,谓之命。万物各有禀受,而此理无不全具,谓之性。性中生意粹然,为断善之长,谓之仁。裁度断制,处得其宜乃性之义,仪章品节,天秩灿然不乱,乃性中之礼。分别是非,条理分明,乃性中之智。实有此理,元无虚假,谓之信。见於日用,各有所当行者,谓之道。通天地人物,莫不各有当然之理,总谓之道。其所以阖阖天地,终始万物,无穷无尽,谓之太极。无非是这道理。
道一也,所指不同。孔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邵子以道为天地之本,又以道为太极。朱子曰,元亨利贞,天道之常。子思曰,率性之谓道,然道即理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是指此理见於人身日用也。元亨利贞,是指天理之流行而言也。
工夫本原,只在主敬存心上,致知
下一页 (1/6)
下一楼›:孟子天资本英明刚大,他又去集义养气上做工夫,所以才气愈刚大。
人之学先在持其志,志一则 ..
‹上一楼:居业录卷之七老佛第七
杨墨无父无君,老佛人伦物理灭尽,非杨墨比也。老氏谈道德,然以虚无 ..

查看全部回帖(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