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专帖更新:禀告先祖顺告宗亲
回帖:转发《胡氏尚义堂义庄记》
胡绍华
《慈溪史志》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胡氏尚义堂义庄记》(【清】冯可撰古月生注),转发于下。并附上《光绪慈溪县志》卷五·建置四·善举里的【胡氏尚义堂义庄】,以便对照。
五十年前,我家族的家谱被焚、祠堂被毁,一个家族的历史就被模糊了,甚至被错接了。苦于找不到观海卫胡氏的家谱,只能从地方志等历史资料中寻找观海卫胡氏始迁祖的线索。
2014年2月7日我在上海市图书馆找到了【清】光绪《慈溪县志》的卷五·建置四·善举里的【胡氏尚义堂义庄】、《列传》里的【胡衡】”、也查到了【选举下】里的承本公中举和改名为承宣等四条宝贵资料。这些资料与我家族的口传资料是一致的,推论三官殿胡氏的始迁祖是洪武21年(1388年)来自山东金乡的后所正千户胡得玉。我和父亲对于四条宝贵资料的仔细分析和与家族的口传资料相对照,对于家族的大事以及几位先祖的生卒年份有了比较可靠的推测。感恩先祖善举,不仅救济贫困, 还办经塾义学。在以后“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尚义堂经塾率先改办为宁波府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新式小学堂。
【清】光绪《慈溪县志》的卷五·建置四·善举里的【胡氏尚义堂义庄】,不仅对于研究家族的始迁祖等家族史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胡氏家族教育史,或许对于研究地方教育史都有参考作用。
转发《胡氏尚义堂义庄记》同时,说明如下:
1.“今先生殁已二十八”或许有误,光绪《慈溪县志》原文为“今先生殁已二十余”。根据族内资料推测,在编撰光绪《慈溪县志》时胡衡(竹溪公)去世约二十二、三年,不可能是二十八年。是否是二十余年被写成二十几年,就变成二十八年了。供参考。
2.“今仲春”,原文为“今春仲”。“理工女”不懂,同为农历二月“仲春”与“春仲”,语感有何不同。请高人指点。
--------------------------------------------------------胡氏尚义堂义庄记【清】冯可撰古月生注
【作者简介】冯可镛(1835—1894),原名可钺,号舸月,慈溪县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清咸丰元年(1851)举人,由拣选知县加国子监学正衔。曾主讲德润书院,倡修讲堂,增学舍,并建姜宸英祠于其中。校刻《慈溪遗书》,并辑《补编》一卷,撰《慈湖先生年谱》二卷,《句章征文录》四卷《匏系斋诗稿》、《浮碧山馆骈文》各若干卷,笺注《国朝骈体正宗》十二卷,并与杨泰亨等人总修《光绪慈溪县志》。《光绪慈溪县志》卷末有传。
【文章摘要】本文选自《光绪慈溪县志》卷五·建置四·善举。
胡氏尚义堂义庄为旧时民间自发创置的慈善机构,在观海卫城内。首创者胡衡于清咸丰十年 (1860),捐四百亩为义田,助族中之贫困者衣食、入学、婚嫁、医药、殡葬、鳏寡孤独等生活费用。后至光绪八年 (1882),胡衡孙子承先、承基、承宣、承祚、承镛复增地九十二亩,购得民房一所为尚义堂义庄,并于义庄中设塾教族中子弟。

县之北负海而城,曰观海卫,明汤信国以盗艘番舶,出没于鳄涎鲸沫间,置军戎之。粮帛之需,给自官府,时卫之贫富不相悬也①。
逮入国朝,寰海镜清,兵销燧息,昔日之材官队士子若孙,皆隶籍为甿。其媺秀者负耒横经资富能训,其椎鲁者亦能税衣力田无冻馁忧,盖其沐浴夫圣世之膏泽也,二百数十年矣②。百室千丁,生息日盛,涂田斥卤,不给于耕,于是富一贫十,境遂悬绝,饥谋食,寒谋衣,幼学谋脩膳,壮长谋婚嫁,老病谋医药。死亡谋殡葬,鳏寡孤独谋自存,不得不奔走呼吁,仰息于富室。而浇俗自封,斗粟尺布,即骨肉亦相校,安望其于比闾族党之相賙相恤也③。
卫之胡氏,洪武间有讳得玉者,自山左金乡来官千户,遂占籍焉。九世袭职,宗系蕃衍。阅十有五传曰竹溪先生,讳衡。余友承宣孝廉之大人也,善辛研术,家隆隆起。性慷慨,就义若渴,见族党多匮乏者,惄焉忧之,谋之德配汤孺人为收族计,孺人愿以纺绩所赢相助。未集事而孺人殁,于是以其事任之承宣尊人水如君讳澜,俾为经画规制,亦未集事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现代教育家胡浚康和语言文字学家胡吉宣的旧居转发:《鸣鹤新五房》
来源:宁波文化遗产保护 ..
‹上一楼:关于《玉篇校释》作者胡吉宣的说明胡绍华
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胡吉宣的著作《玉篇校 ..

查看全部回帖(20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