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哲揆公(1883.12-1966.9)诞辰123周年,遇难50周年,也是他去德国留学100周年。
我们观海卫三官殿胡家,三房只有四位哲字辈先祖,我爷爷哲舜公和两位胞兄、一位堂弟(哲揆公)。哲揆公没有亲生的孩子,三年前父亲含泪叮咛我:“阿揆叔无后,你们就是他的小辈,不可忘记。”
我答应过父亲和族内长辈,要收集整理哲揆公的资料。关心哲揆公的乡亲们希望我来写写哲揆公,故乡的小学的校长早就托我寻找哲揆公的照片……
三年来,我一直在关心着这件事。今年春天,我放下手里其他事情,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努力搜寻。是找到一些资料,弄明白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可是,今年9月哲揆公遇难五十周年之际,我一直没有能平静下来写悼念文章。现在,我才明白我虽是明朝军户的后人,但我也是个留洋归国博士,实在没有勇气去把已经结了疤的伤口重新撕开,重现那段血淋淋的历史……
我努力寻找,找到了哲揆公的著作、第一篇论文的题目和发表的杂志名称等资料,了解到了一百年前哲揆公留学以及归国的背景情况。这些或许是我们家乡留学史、中国留学史的一部分,让我以后写出来吧。我不仅是作为哲揆公的后人,还作为新一代留学人员来关心中国留学史吧。
一直没能找到哲揆公的像样一点的照片,没法给父亲、家族和故乡交差。只能先贴出来《东南医刊》1931年 第二期 46页的缩微胶卷的复制品,左上方是“外总兼局解教授胡哲揆先生”。东南医学院,早已迁到安徽成了安徽医科大学,不知是否可以还找到这份刊物,可以有一张清晰一点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