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专帖更新:禀告先祖顺告宗亲
回帖:转载《古镇名人传千古》资料来源:《三北名镇观海卫》(余麟年、陆建立编著)85-88页2000年宁波出版社出版
观城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从观海卫建成卫来,许多有名的人物在这里活动过,他们对观城的发展作出过有益的贡献,致使人们对古镇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下面简略介绍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
杜槐(? -1555),字茂卿,明慈溪鸣鹤杜家桥人。嘉靖年间,倭寇扰境,其父杜文明受命抗倭。杜槐以父年老,代父散家财,招募骁勇,组成一支精悍的抗倭武装,屡击倭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侵犯观海卫。杜槐日:“卫破即无县。”立即骤集群勇,击败倭寇。副使刘起安命杜槐防镇余姚、慈溪、定海(今镇海)一线。
嘉靖三十四年,在定海白沙(今属宁波)与倭寇相遇,杜槐身先士卒,激战一日,斩30余人,终因身负重伤,坠马牺牲。父文明击倭于鸣鹤场,斩酋一人,倭惊呼“杜将军”,后战死于奉化枫树岭,朝廷追赠杜槐为光禄丞,杜文明为经历,并立祠祭祀。
谭纶(1520 -1577),字子里,号二华,江西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嘉靖年间参加浙江抗倭斗争,督办过三北观海卫一带抗倭事宜,改革官兵功赏制度,功迹显著。
明律规定:以斩倭首级多孤论功受赏,结果导致冒领、抢功而误战事,成为明代“头弊”,作战中因争夺首级而误事。
谭纶改革规定,战场上必须首先杀敌,不得争功,将士兵为三人一伍的最少作战单位,两人杀敌,一人取级,其它人不得抢功,所得首级登记验准,做到“军无争功,朝无僭赏,其得者不以为幸,而赏之足以劝矣”。又严禁各级将领及其家丁虚诈冒功,保护士兵利益。
沈九成、沈启涌系本镇庙桥村人,1912年初,在上海四川北路与呜鹤东埠头村陈万运三人合资兴办制烛坊,取名“三友实业社”。两年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制的进口烛芯中断,日商乘机抬价,为了扩大营业,沈九成赴日本考察,回国后,用日本的先进技术,更新了化学处方,提高了制烛的质量,英美洋行所属在华洋烛制厂都向三友实业社定货,并预付定金帮助扩大生产,到1915年底,资本已达3万元,就开始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又建设工厂,除生产烛芯外,还生产毛巾、被单、童装,使工厂的产品产值成倍猛增,即又开设三友商场,实施工商一体化。所产“三角牌”手巾,杨销全国,把日货“铁锚牌”手巾挤出中国市场。并试制成功自由布和透凉罗纱,分别代取英旦士林和珠罗纱,从而打破英商独霸中国市场局面。
由于沈九成、沈启涌等经营管理得法,企业发展很快,从民国元年至二十年的20年间,资本额从450元激增到200万元。并在汉口、天津、南京、杭州、重庆、长沙等地开设分社,代销店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三友实业社除注重产品质量外,还注重培养人才,他们从孤儿院里挑选孤儿,委托中华职业学校代为培训,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不幸“一·二八”事变后,三友实业社的工厂被日冠焚毁。因此生产停滞,资金几乎耗尽而关闭。
范日贞(1885 - 1965),女,范市镇人。商人家庭出身,毕业于宁波女子中学。婚嫁那天见新郎是个“鸦片鬼”,当夜即毅然出走,由继母收留,立誓永不婚嫁,人称“范姑娘”。不久入慈溪保黎医院学医,学成后留医院任妇产科医师。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观城南门姜家弄开设诊所,三十年回到范市老家开业,1951年加入灵绪乡中西医联合诊所。
范日贞专擅妇产科,亦兼内科。孤身一人,生活俭朴,为人和善。贫者求医,免收诊金甚至代付医药费,故行医一生,个人全无积蓄。1965年因病逝世,终年81岁。
胡鲲(1889 - 1940),又名胡哲时,观海卫胡家人。1911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药部五官科专业。回国后任杭州花市路医院院长。1935年任清华大学校医主任。1937年返乡,遇霍乱流行,曾主持在观海卫城隍庙设立时疫医院三个月。抗战事起,清华大学内迁,胡任宁波战争救护队负责人,1940年任象山公立医院院长至病故。
沈嘉仕(1898—1966),抗日战争时在观城镇开设长兴渔行。一度曾为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清华大学一览》(1937年)里的胡鲲
通过网络,看到《清华大学一览》(1937年)里的《本校 ..
‹上一楼:观海卫古镇名人——胡鲲
最近,在上海市图书馆通过“读秀网”看到一些重要资料。2000年宁 ..

查看全部回帖(20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