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专帖更新:禀告先祖顺告宗亲
回帖:天上又掉馅饼了!——受故乡赠书
打开信箱看到一张邮电局的通知,让我去邮局取什么物件。走在路上,我也想不出会是谁给我邮寄什么东西。到邮局一看纸箱上的“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寄”几个字,我就才猜着了——《溪上人物》和《溪上轶事》。打开一看,果然是这两本精装本的书,还有一本《慈溪史志 第1-40期总目录》。前些日子,在慈溪政府网上看到过《慈溪史志》精品选集——《溪上人物》和《溪上轶事》首发式的消息。自2013年开始关心家族史以来,看过《慈溪史志》的许多文章,对于研究我家族史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游离于他乡的慈溪藉的观海卫木兰,《慈溪史志》也是我补习故乡历史的一份教材。那时我是闪过一念,不知上海市图书馆——我的“大书库”会不会收藏此书。

哈哈!故乡又给我发教科书来了!
书的内容很丰富,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看。父亲在观海卫我们家族的老房子里生活了十六年,书里的人物、故事,有些或许是他老人家所熟悉的。下星期父亲九十四周岁生日,我会把书送去他的住处。父亲耳朵不好,眼睛很好,喜欢阅读。这两本书比任何生日礼物会让他开心的。
小学生的时候,父亲亲自辅导我的语文、算术课。现在木兰替父从军,就是回到父亲膝下补习家族史、家乡史。父亲身体尚可,思维、记忆能力都很好,为研究家族史和家族教育史,父亲给了我许多具体的指导,并口述、笔录了一些宝贵的回忆资料。对于我书写的文字,严格把关,甚至字字计较。老人家的口头语就是——不许乱话三千。对于家族、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是父亲给我上的又一堂人生之课。
回想起,2013年慈溪市文广局所赠八本《东南名城 观海卫》,有的留在观海卫族人和友人家,有的带到海外族人家,一本是留在父亲的书桌边。《溪上人物》和《溪上轶事》也该排在那里,那里还有三年前父亲生日时观海卫乡亲所赠的一套《观海卫丛书》。后来受赠的几套《观海卫丛书》,也都分给了观海卫和海外族人。爱书如命的木兰,只能需要时向父亲借阅。有其女,必有其父,借了他的书太久了,就会向我催讨的……不写了,我该快快去看书了。
在此,代表父亲向关心我家族的慈溪政府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深表感谢!
转发:慈溪市委党研室举行《慈溪史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http://cxsz.cixi.gov.cn 2016年12月12日链接:http://cxsz.cixi.gov.cn/art/2016/12/12/art_46163_1356340.html

12月8日,《慈溪史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市行政服务中心13楼会议室举行。市人大副主任龚建长,市委党研室主任陆华祥、原主任胡岳鹏、陈耀华、副主任沈皋安以及《慈溪史志》部分作者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慈溪史志》执行副主编童银舫主持。
  陆华祥代表中共慈溪市委党研室、市地方志办公室和《慈溪史志》编辑部全体同志向十年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慈溪史志》成长与发展的所有与会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慈溪史志》发展变化及目前的办刊特色情况。  市人大副主任龚建长在讲话中指出,十年来《慈溪史志》紧紧围绕全市编史修志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发布重要文件与信息,探讨史志工作业务,推出学术论文,选刊珍贵文献,已经成为展示慈溪历史发展的新窗口,助力慈溪地方文化发展的新平台;他希望《慈溪史志》以创刊十周年为契机,探索办刊新思路,充分发挥其在党史地方志编研工作中的宣传阵地和生力军作用,瞄准新时期党史地方志发展重点、聚焦地情史料研究亮点、反映地方史志关注热点,在内容上更接地气,传播地情,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慈溪史志》的指导性、学术性和史料性。《慈溪史志》创刊于2006年12月。十年来,《慈溪史志》共出版40期计8万册,刊登各类文章1200余篇约360万字,配合全市地方志编纂和党史研究工作,为广大的史志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受到了省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  会上,还举行了《慈溪史志》精品选集—《溪上人物》和《溪上轶事》二书的首发式。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从百户到大将总兵官——明代抗倭名将胡守仁》的修正
2008年第三期《慈溪史志》刊登了一 ..
‹上一楼:让文化有立足点,让乡愁有落脚点
观海卫镇是一座古镇,1200多年的建镇史和600多年的建卫史, ..

查看全部回帖(20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