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转载:秦皇观海
资料来源:《东南名城 观海卫》 观海卫镇人民政府慈溪市档案局编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11年出版 1-2页一 古城史话
观海卫之名,与秦始皇有关。
在秦朝,今观海卫境域南部及卫山下已有人居,卫山脚下曾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锛、石斧及黑陶片等。人们以渔盐为生,人口集居,并开始在山边筑塘围湖,湖边种植水稻。卫山古名浪港山,可印证山下曾经是重要出海港口,这—带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
今观海卫城和卫山—带旧时还是一片涂地。据《五磊寺志》载,五磊山望海峰因秦始皇在此望海而名,旧有望海事,又称秦皇山。
秦始皇在此观海,应在秦始皇东巡期间,时在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泰德”。
这是秦始皇一生中的第五次东巡,也是最后一次。这里的“望于南海”中的南海,应该是今天的东海。由于在会稽城(即今绍兴市)望不到东海,可见秦始皇“望于南海”的地方应该是当时属会稽郡所属的今翠屏山—带,当时这—带突立海中,并且是东海之滨的制高点。现在已经确定翠屏山最东段的达蓬山为秦时徐福东渡的成功启航地,说明秦时始皇帝确实来此活动过。此事也见载于宋宝庆《四明志》、元延佑《四明志》、明嘉靖《宁波府志》、明天启《慈溪县志》等相关府、县志中。
当年秦始皇至达蓬山望南海(即今东海)途中,经过五磊山。五磊山是慈溪第二高峰,比达蓬山还高2米,海拔424米。登山之颠而望海,只见远处七姐八妹群岛敌人海中如珍珠,烟雾飘渺时如蓬莱仙境。故秦始皇遣徐福人海求仙。
明嘉靖《观海卫志》“形胜”篇文:
龟蒙凫绎为鲁之瞻,方城汉池为楚之望。是故设险据要,王公藉以为固,而金城千里,战守之利生焉。观海,内辅郡邑,外控番夷,乃东南用武之地;而山川雄丽,甲于诸镇,真有以壮中国之威灵,重一方之保障。不徒取观视之美,为游玩之具而已也。
卫名观海,海之大观在卫也。昔始皇东巡,刻石会稽,留师勾鄮,观海于其地,因名焉。山由会稽翔舞而东,绵亘数百里。有山蜒蜿如游龙者二里许,日浪港山。而海实出其后。
卫建于山阳,负群峰以为固,阻巨浸以为深。龙头、龙尾耦峙于西北,杜湖、白湖并丽于东南。天霁,则晴烟吐翠,浮光耀金;风行,则万壑松声,千层雪色。熙熙乎有达人逸士见之,而心旷神怡、身游物外者矣!至于龙虎昼腾而雷轰电掣,鲸蛟夜吼而地转天回,凛凛乎有海怪山妖见之,而胆落心惊、举手天日者矣!它若旗山、鼓山,合群峰而拱北;淹浦、淞浦,会万派以朝宗。姚江若带,明山若砺,渤渤乎有志士仁人见之,而裂肝碎首、竭忠王室者矣!
虞翻曰:“负溟渤,控扶桑,倚巨浪,吞长江,真东南之要会。”信哉言乎!天造地设之区,非记载之所能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