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四川绵阳胡氏(廷亮公派)续谱暨宗亲联谊会胜利召开(2017.02.12)
回帖:深深的感谢各地宗亲的鼓励与支持!七年一路走来,有苦有累但收获更多。宗亲工作只要紧紧围绕:寻根祭祖、敦亲睦族、宏杨祖训、传承家风、团结和谐、培养后裔等开展工作,定会得到族人和宗亲的认同与大力支。

胡证川在《西蜀胡氏族谱(廷亮公派)》续修修编委第五次工作推进暨宗亲联谊会上的工作汇报各位宗长、各位亲人,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我们西蜀胡氏(廷亮公派)川谱二修圆谱的大喜日子,感谢各地宗亲回到老祖先的聚族发祥地魏城老家共襄盛会;感谢魏城镇党政领导的鼓励与支持;感谢各地宗亲在百忙之中远道而来,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庆祝分享今天的续谱初成的喜悦;此时我的心情与大家一样格外高兴与激动。值此,我受修编委员会委托,对二修族谱的编修工作作汇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安排。这次修谱发起于2010年,正式起动于2012年底。七年间,在修编委的精心策化和不懈努力下,聚众人之志,合众人之力,纳众人之谏,同舟共济,善始善终,今天终于大功初成。因此,我胡氏二修川谱凝聚着全体族人的心血,浸透着组织者与编录者的辛勤汗水,这是胡氏儿女对传承家族历史共同做出的贡献。同时,二修族谱与时俱进,遵旧创新,以时代特色为主线,记录着西蜀胡氏家族的文明发展轨迹,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文明史、生命史,谱中世代子孙作为胡氏文化的传承载体而倍感慰藉与骄傲。今天的成果证明,西蜀胡氏子孙无愧于姓胡!在这里,我代表修编委对七年来在续修工作中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全族宗亲表示深深地感谢!各位宗亲:在今天这个合族庆典的特别日子,首先,对于老四房(体仁)的胞裔宗亲200年后重回这个大家庭,对他们的到来提议我们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诚心的欢迎。同时,今天我特别要提的是,已故修编委原名誉主任胡锡宣宗长,他不仅冒着政治生命的风险为家族保存下来《胡氏族谱》(嘉庆十八年本)和两栋皇恩碑,更是作为我们本次续修的主要发起人,为家族的传承立下了千古不朽之功;其次,对修编委的发起人与骨干成员:仕坤、仕兴、光鑫、光富四位已故宗亲,他们在生前,对修谱事业积极支持、认真负责,并身先士卒,不顾年迈体弱,带领宗亲,走访各地宣传登录,积极策划推进修谱进程,为二修族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痛惜未看到今天的盛况而饮憾。借今天的家族盛会,我们要告慰他们,怀念他们,其功德已铭记谱册,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西蜀胡氏的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1726年廷亮公由闽徙川,落藉中江拓基,吾族在川已发展291年,至今已繁衍近十三世(代)。胡氏家族由第五世长房长孙应眧公组织家族于嘉庆十八年(1816年)在福建永定明万历谱的基础上开创川谱一修,至今也已201年了,由于时间跨度太大,不仅数千梓叔末能入谱,更给本次续修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建设与促进胡氏家族的发展及宗亲和睦,刻不容缓必须进行族谱续修工作,经过七年来的努力,今天终于了却了族人为族谱滞修而神伤的心愿,在胡氏基业的传承上,彰显了当代胡氏家族的团结鼎盛与辉煌,达到了:寻根问祖、敬宗睦族,理顺脉承、弄清族底,发扬祖训,启迪后人等目的。回顾二修族谱走过的历程,浩繁的工作历历在目,艰辛的路程风风雨雨似在昨天。这几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2000年,经我的提倡运筹,我们首先成立了续修谱编委会,并在网上发出倡议,各迁居外外地宗亲积极响应,于2012年11月11日在魏城顺河街成功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正式建立了工作机构,确立了各地主管与村的联络人,全体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七年来,内外形成高度合力,目标任务一致。所有成员,身负使命,秉持“传承为基础,历史重事实,编修求精练,团结是目的”的宗旨,同心同德,互奉微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查阅老谱,考证先贤(查遍了地方史、志),查找墓碑(数百栋),核对年鉴,走家串户,调查名录,厘清支脉,重于街接,网络沟通,电话联系,时常聚会,商榷解疑,本着对族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付出了艰辛努力,今天终于成
下一页 (1/3)
下一楼›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