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专帖更新:禀告先祖顺告宗亲
回帖:丁酉清明节后说“梁祝传说”
当我阅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看到581个申报项目的第7个项目【梁祝传说】申报地区为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顿时兴奋不已、浮想联翩,梁祝的故事是否由始迁祖得玉公从济宁带到观海卫来的?爸爸看我这样写,一定会说——“乱话三千!”是呀,这是民俗学家该研究的课题吧。
回想小时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拍成电影的,那时连我这种小孩子也看过了,在上海的宁波人谁不会会哼哼几句“楼台会”。那时,外婆称越剧为绍兴戏,跟着老人家看过宁波滩簧。那时我想,宁波人把滩簧带到上海,隔壁邻舍绍兴人带来绍兴戏的。现在看来,越剧已经在浙江省大家的遗产,我还是好好研究我们宁波的吧。
我是不很了解《梁祝传说》,还是上网学习并摘录一些资料吧(摘自:360百科,链接: http://baike.so.com/doc/6059992-6273046.htm)。梁祝的历史传说,不同申报地区有其各自之说,详细内容以及历史价值、流传海外等等,不在此转发了。我看了一下,我小时候所听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最接近浙江省版的。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汉族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汉族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汉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汉族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一般认为它形成于东晋,梁祝发源于何处历史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比较著名的说法有:汝南县马乡镇、山东省济宁市马坡乡、江苏宜兴、浙江宁波等,其中,汝南县马乡镇二人的墓地遗址位于古京汉官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济宁市二人墓地位于马坡乡马坡村,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微山县)马坡有梁祝合葬墓,并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视济宁马坡时发现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旧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所立墓碑于2003年出土,在极短时间内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与高度重视,此外,全国其他地方也有梁祝墓地遗迹存留。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梁祝传说记载的最早文献,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 中国民协协调河南、江苏、浙江、山东四省七地,从不同角度加强对梁祝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开发,形成合力,齐心协力共同申报"梁祝文化"参评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12月4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国梁祝之乡",使多年的梁祝原地之争有了权威的结论。前不久,四省七地共同起草的申报资料已经提交文化部审查。在此之前,多方联合"申遗"在中国还是第一例,此举开了国内先河。 木兰读后推测,那该是十年前写的吧。这里的“前不久”该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来如此!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河南人,我的故乡浙江宁波和“故故乡”山东济宁都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超级“粉丝”,才能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梁祝传说》的申请地区。 这么看来,“宁波朱金漆木雕”是阿拉宁波人独家申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同乡们!传承下去,千万不能让文化遗产在我们手里失传,要对得起阿拉的老祖宗!
下一页 (1/2)
下一楼›:转发:《阿拉慈溪话,传承还是淡化?》
乡音是什么? 是我奶奶、外婆的慈祥的关爱, 是我父 ..
‹上一楼:丁酉清明节后说“宁波朱金漆木雕”
今年的清明节,我是认认真真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查看全部回帖(20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