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专帖更新:禀告先祖顺告宗亲
回帖:丁酉清明节后说“民俗、家风”
丁酉清明节我明白了,清明节就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纪念先祖的一个民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我的理解为,民俗就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跨越着辽阔的国土的博大精深的学问,留给专家去研究吧。 相对应于一个民族的民俗来说,一个家族是有家风的吧。简单地讲,家风就是家庭或家族的风尚。家风,是一代一代子孙遵守家训和家规长期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 如今,我们的家族史已正本清源了,按着可以联系到的海内外的德高望重的长辈们的意见,我们家族先贤的资料以后由各房直系后人负责整理。我协助父亲整理我们三房的资料,并可以开始陆续整理、发表父亲的家族记忆资料和我以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我三官殿胡氏的家谱被焚于1966年,没有办法找到当年先祖制定的家训和家规的原文。据我父亲胡德玄回忆——我家族很重视家教,家规甚严。三官殿老屋的前堂匾上是刻有“耕读”两字,门前柱是半圆形木柱对联,东面木柱上刻着的是“传家唯孝友”,西面木柱上刻着的是“处世在宽和”。家族安排长房承先公(秀才)、三房承本公(后改名为承宣,举人)读书,二房承基公、四房承祚公经商,五房承镛公种田务农。各自努力,不得养尊处优。 刻着“耕读”两字的匾早已被取下,不见踪影了。但是,“耕读”两字是铭刻在许多族人的心坎里,并且一代一代口传下去了。幼年时,父亲对我说过关于家族的三句话——“老家房子的匾上有‘耕读’两字”、“家族有一个自己的学校”和“爷爷是北京大学毕业的”,这三句话伴随并影响了我的一生。 如今,找不到当年先祖制定的家训和家规的原文。我想,“耕读”就是我家族的家训,“传家唯孝友,处世在宽和”就是我家族的家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三官殿胡氏的家风,或许就是源于这十二个字吧。
下一楼›:南山:转帖:观海卫胡氏始迁祖的疑问(一)
http://www.guanhaiwei.com/read.php?tid=42407

查看全部回帖(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