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上海文化艺术志》里与胡君磊有关的资料
《上海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上海文化艺术志》(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全书约200万字,比较完整地、翔实地记载着上海地区有史以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变化的历程,集中地反映了上海地区文化艺术的特色。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网站上可以找到全文。其中第五篇美术、摄影第二章摄影第一节社团机构的内容如下:
链接: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72149/node72158/node72196/node72228/userobject1ai78420.html
第一节 社团机构 精武体育会摄学部 精武体育会原名精武体操会,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霍元甲在学界、商界赞助下,于上海闸北王家宅创建。下设技击部、兵操部、文事部和游艺部。文事部中包含摄影,称摄学部。主要活动是:研究摄影科学原理,改进摄影器械和测光技术;编辑出版武术技击图书和自制精武体育会的纪录影片;组织会员到各地旅行摄影,从事摄影艺术的创作;为会员创造学习摄影的条件,号召会员多拍体育的纪实照片。精武会摄学部是中国创立最早、办得颇有特色的一个民间业余摄影团体。中国摄影学会 中国摄影学会由曾任圣约翰大学摄影研究会会长的林泽苍联合同道于民国14年(1925年)8月发起成立。会员初仅数十,到民国17年已达800余人。会址在上海南京路20号,出版《摄影画报》,作为学会定期周刊,每周六出版。另出版《增广摄影良友》等摄影书刊。是年3月举办第一届全国摄影展览大会,以后并组织过多次全国摄影展览和摄影比赛大会,对推动和普及摄影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中华摄影学社 民国17年(1928年)初由郎静山、胡伯翔、陈万里、黄振玉等发起,经上海《时报》主人黄伯惠赞助,联合各报社和摄影同仁成立摄影团体,定名为“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它是20年代后期,中国摄影史上影响最大的艺术团体。“华社简章”规定:“本社以研究摄影艺术为宗旨”。社址设在山东路静山广告社。华社的主要活动是在浙江路25号的时报馆三楼,举办了4届摄影展览。华社还编辑出版了2种摄影杂志:《天鹏》摄影杂志和《中华摄影杂志》。《天鹏》共出版9期;《中华摄影杂志》从民国20年10月到民国25年6月共出11期,是当时有很大影响的摄影刊物。黑白影社 民国19年(1930年)元旦成立,创始人为陈传霖、林泽苍、林雪怀,初创时只有7个社员,后来增加到168人。自民国21年1月至民国26年4月,共举行4届影展,出版影展专刊3册,对全国影响很大。社员有吴印咸、吴中行、卢施社、陈传霖等人,在8年中有不少作品先后送往国际沙龙展出,将中国摄影作品介绍到国外。影社还培养了大批人才,有的于解放后在为新中国的摄影事业贡献力量。上海摄影学会 原名上海摄影会,成立于民国18年(1929年),由郎静山、刘旭沧、黄仲长等组成。民国24~26年举行过3次影展;抗战爆发停止活动。民国35年底恢复活动,由胡君磊主持,刘旭沧等百余人参加。民国37年复会后举行过一次影展,参展作品300余件。中国摄影学会 民国37年(1948年)在上海成立,是一全国性的摄影团体。在3月3日的成立会上,推选郎静山为理事长,会员共100余人,会址设在南京路大来照相材料行楼上。11月25日在大新公司6楼举行中国摄影学会摄影作品展览,参展作品382幅,参观者达数万人。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 1961年由赵超构、赵家璧等人组成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一面为成立分会积极创造条件,一面大力开展摄影创作活动和举办各种摄影展览。1962年5月10日,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正式宣告成立,选举产生由32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黄绍芬为主席,丁正铎、刘旭沧、金石声、曹兴华等4人为副主席,会址设在延安西路238号。1979年11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理事会,将学会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1980年8月,上海分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亦正式决定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选举产生由45名理事组成的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简庆福为顾问,黄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