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热闹的木兰,有个坏毛病——太喜欢看书。遇见好书,不肯放下,废寝忘食......
《上海摄影史》是那种即使不懂门道也可以看热闹的书,唯一的缺点是照片如同邮票那样大,字也是非常小的。我的眼睛实在吃不消了,只能合算上书本,我的时间也不够用了,只能向这本大作道一声“再见”。
休息一下吧。即使闭上了眼睛,脑子里浮现出“胡君磊(1902--1991)浙江慈溪人”所在的第35-36页的有关的目录。
有趣!
第三章上海近代知名摄影家第二节海上近代知名摄影家。
上海,是个地名;海上,是个区域范围。我该如何称呼我的大写的大伯伯呢?是“上海近代知名摄影家”,还是“海上近代知名摄影家”?
胡君磊的作品是从上海走出中国,从海上的摄影之路跨越大海走向世界的,是可以称为“海上的上海近代知名摄影家”吧。
细细想来,木兰自称今生几十年浪迹中原、东瀛,曾与一些地名结缘,可没有一个如同“上海”那样可以倒过来用的。无论是明朝的原籍山东济宁金乡,还是后来的浙江宁波慈溪观海卫,还有我出生成长的上海市虹口区(原来的提篮桥区),还有居住过多年的河南、日本......
我挺喜欢“海上的上海近代知名摄影家”的。不过,好像成了绕口令,也太长了一点。好吧,还是简写为“近代知名摄影家胡君磊”。
我请德载大伯伯还是回到浙江慈溪观海卫的老家去,他的出生和成长的房子还在。一个半月前,在《大写的大伯伯——德载伯(胡君磊)》一文中,我写过:
“胡君磊(1902-1991),原名胡德载,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胡氏竹溪公(胡衡)六世。1902年生于位于现三官殿街的胡家老屋。”
我现在知道了1902年的时候,并没有三官殿街这个名称。最近,我从史料里顺便发现了百年前老家地址的书写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