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来自《环球中国学生会年鉴》(环球中国学生会 [1923.10] 印行)
摘录关于胡哲揆的内容于下。
附录中国留德医药学者调查表
(一)习医者
(说明:1923年时是以民国为年号,到德年月:5年,即为1916年。)
以上资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证明,1923年胡哲揆是已经从柏林大学毕业,那时在实习。
根据《海外中国学研究书目系列·袁同礼著书目汇编》的“中国留欧大陆各国博士学位论文目录”以及1923年《环球中国学生会年鉴》两份历史史料。可以认定,胡哲揆是1920年取得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根据博士论文题目可以断定,胡哲揆是民国初期第一位留德的外科解剖学博士。
我也知道在德国柏林大学的档案资料里,还有关于胡哲揆留学期间的注册资料、取得博士学位以及以后进行研究的史料。就不再化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资料、解析、研究了,我家族的留学日本的先贤们的资料有待考证、纠错。
我很感兴趣的,还有“国内通讯处”和“浙江慈溪北乡观海卫光裕堂内”这几个字,对于我家族史的研究有着史料价值父亲是给我说过我们三官殿胡氏这一分支的堂号是“光裕堂”,我也见过在我们在上海的家里用了几十年的家具内有着“光裕堂”三个大字。
真的没有想到,研究留学史料却带出来家史的重要资料,在百年前的中国留学史料里居然记载着观海卫三官殿胡氏的堂号——光裕堂。
看到“慈溪北乡观海卫”倍感亲切,清朝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里的《胡氏尚义堂义庄》的条目里,也是这样写的——“胡氏尚義堂義莊在北郷三十都五圖觀海衛......”。对于我家族来说,《胡氏尚义堂义庄》这一条目意义非凡,如实记载了先祖们的善举以及所办的义塾等,不仅是我家族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家乡教育史的参考资料。这就是2014年纠正我家族史“胡守仁后裔化”、拒绝被继续错接到江苏某胡氏家谱时的重要史料论据之一。
最近,读了《自然——生物技术》为韩春雨撤稿而写的标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
(英语原文: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的社论,由感而发:
科学研究是该由实验数据来说话的,
文史研究是该由史料论据来说话的。
科学研究的实验数据必须是具有“可重复性”的,
文史研究的史料论据必须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下图是近年慈溪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清朝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里的观海卫地图所重制的。图中的“胡家宅”就是漂泊德国十二年的哲揆公的“国内通讯处”所写的“光裕堂”的所在地。先祖竹溪公(胡衡)清朝道光年间建造的老屋,至今还屹立在那里。哲揆公(胡衡五世孙)1893年出生成长于此,1912年去浙江医专、1916年去柏林大学、1928年归国后定居上海。
现今九十四周岁的父亲(胡德玄、胡衡六世孙)说,现在的“三官殿街”的名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才有的。作为小学生,父亲参加了命名街道后的按着门牌号登记各住户的详细人口资料的收集工作。我说,爸爸您去当义工了吧。老人家自豪地说,不是义工,我是参加了。
是呀,父亲是家族史的变迁和故乡观海卫的发展的见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