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落叶归根 绿叶护根
前些日子写了《落叶归根?叶落归根?》一文,“落叶归根”这四个字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是生长在上海,现定居于上海,常说的是上海话,也习惯于用上海话思维的。上海话和江苏浙江的语言很相近,都是属于吴语。在吴语里“落”和“绿”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落叶归根”和“绿叶归根”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家谱的英文表达有好几种,其中有两个a family tree和a genealogical tree,直译成中文的话,就是“家庭树”和“家族树”,也是与树有关系的。我想,现在我还活着,我就是家族树上的一片“绿叶”。要是到了人生的最后的时刻,我才会变成“落叶”,归根到家族的先人的队伍里去了。
我开悟了!
现在我是家族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在我没有成为“落叶”之前,我是不可以归根的。
现在我是家族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古稀老妪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借助检索手段“倒翻字纸篓”,穿越历史寻找几十年、几百年前的史料;可以利用通讯工具,穿越空间,联系海内外族人、寻求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的帮助、意外地得到了专家和新朋友的支持......
现在我是家族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绿叶”是可以做“落叶”所不能做的事,“绿叶”是应该做不负“落叶”所嘱托和期望的事。
我想起了2014年清明节前对着地铁站里展示的先贤胡浚济和鲁迅等的【木瓜之役】的照片前立下的誓言——“看守我家的大门,守卫我家的世系,收集我家的家史,护卫我家的先祖。不容篡改,不让遗忘。”(参考资料一《清明节 吃光饼 祭先祖》)。世系、家史、先祖——那就是我的根,简而言之,我的誓言即为“绿叶护根”。要让家族的“落叶”能安安稳稳地归属于在自己的家族的根上,“绿叶”有义务、有责任来保护家族的根。为了“落叶归根” ,就该全力以赴“绿叶护根”。
最近,从济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办的“济宁市情网”看到关于济宁市第二轮修志的信息。据报道,2018年是《济宁市志》收官之年,2020年前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核心区(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实现镇镇村村修志,其他县(市、区)乡镇志全部完成、村志完成过半(参考资料二)。
也看到了2017年4月《济宁市方志馆征集地方文献启事》,济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在征集地方志、年鉴、人物资料、作品、民间流传的文献资料和其它地情文献资料(参考资料三)。
自从2013年我们家族开始的那次新的集结,联系上许多族人。有的在海外查资料不便,有的年迈体弱,年轻人还要工作和学习。作为家族的眼睛和耳朵,我关注着与家族有关的信息,现在我得赶紧和族人们联系、通报、讨论,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呀!
回顾往事,2014年2月找到了清朝光绪《慈溪县志》里关于我家族的四条内容,并和明朝嘉靖《观海卫志》里的记载以及族内口传资料对应起来,考证得出我们是明朝洪武21年(1388年)观海卫建卫时来自山东金乡的后所正千户胡得玉的后人。为了避免2013年被江苏某家族错将我家族史接入的事情再次发生,我立即通过胡氏宗亲网查阅相关信息,并与山东金乡胡氏及徐州娄子集胡氏联系,也查阅《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79咸丰金鄉縣志》内相关资料。没有得到与我们始迁祖胡得玉可以关联的信息,我们就一直在忙于收集整理观海卫后所胡氏三官殿支系的资料。(2014年关于金乡胡氏的资料整理后再发)
最近一个月,我和便于沟通的海内外多位族人联系了,他们就是我们家族树上的一片又一片的“绿叶”。其实,这五年来我们这些“绿叶”,聚集起来,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为保护我们的共同的根作着不懈的努力。大家一致认为,五年来我们已经基本上把三官殿胡氏的事情弄清楚了,是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与族人一起回顾这五年来走过的一步又一步,我们得到了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慈溪的父老乡亲的帮助和支援,还得到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