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过,在四十年代的上海报纸上有过表彰哲揆公的消息。可是没有具体的报纸的名称和日期,如何才能查得?一直没有能够找到相关的资料。最近,在上海市图书馆新阅读体验阅览室看到了台湾得泓公司出品的《申报》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的全部报载内容,完整收录本报上海版、汉口版、香港版资料共约四十二万版,二百五十九万多篇。
不仅检索到堂叔公哲揆公的一些资料,也检索到我爷爷胡哲舜(焕章)和族叔公胡哲谋、胡哲显等的一些资料。
民国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申报》的《海澜英专近闻》里刊登的内容如下。
爷爷是完成北京大学的本科学业,并得到法学士学位的。爷爷是在海澜英文专门学校任训导主任,兼授经济、历史、地理。那时的训导主任,或许就是我学生时代的教导主任吧。
附录:关于训育主任资料来源:360百科链接:https://baike.so.com/doc/28273750-29689410.html 训育主任亦称"训导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校中协助校长处理学生思想教育、生活管理事项的领导人员。中国兴办学校之初,以管理为训育。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学部颁布《各学堂管理通则》,规定设管理员,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1919 年五四运动和杜威教育思想传入后,改消极管理为积极指导,由此易名。1933年 3 月公布的《中学规程》、《职业学校规程》和《师范学校规程》等文件明文规定设此职,并明确训育之目标为管、教、养、卫四端。1934年 4月公布的《中等学校训导人员公民教员资格审查办法》规定,训育主任须以"中国国民党党员或尚未加入中国国民党而对三民主义确有研究"者充任。专科以上高等学校设训导长(主任)。训导长须由具教授、副教授资格者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