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胡浚康在南洋中学的史料
胡绍庭 胡绍华
当我们开始收集家族先贤资料的时候,家族内留存的书面资料和口传资料很少。检索史料后才知道,先贤的有些往事是我们后人所不知道的,胡浚康(别名:胡可庄)(1874.1.1-1945.1.3)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南洋中学工作之事就是一例。上海市南洋中学创建于1896年,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中学,被民国著名教育家吴稚晖誉为"中国之伊顿",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人文底蕴。历史没有遗忘胡浚康,南洋中学的史料里保存着胡浚康的记录,上海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相关的资料。
2015年,我们通过上海市图书馆新体验阅览室的网络,收集了一些胡浚康在南洋中学的史料后,并与南洋中学取得联系。电话里听到的第一句话“胡浚康是我们南洋中学校史上的重要人物......”让我们这些胡浚康的曾孙辈后人感动不已。为了书写《现代教育家胡浚康》一文,校方安排校友会帮助核对我们所收集的资料。当我们提出希望一张有清晰的“国人自主创办第一所新式学校”文字的照片时,校友会汪老师专门为我们拍摄了几张照片送来。限于版面,以下照片和对于南洋中学校领导和校友会的谢辞,没能在《慈溪史志》的《现代教育家胡浚康》一文中刊出。
今年是胡浚康公诞辰145周年,以他作为唯一首任西学教习参与的“国人自主创办第一所新式学校”的照片来纪念胡浚康为现代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上海市南洋中学校友会提供的学校大门的照片
南洋中学网站里的校史部分里的十一篇文章,资料齐全、来源可靠,或许是国内一些名牌大学所不能及。细读《从秀野桥到省园 ——王柳生先生的创校史》一文,才知道当时王柳生想办新学,因当时在族中长老们看来,新式学堂是“邪物”,决不能答应。塾师王纳善(引才)商量,纳善建议:“先就家塾中延一英文教师加课英文,不立学堂名目,以免洋学堂之见憎”。于是,聘请“约翰书院之高材生,慈溪胡可庄先生”为书塾西学教师,在传统的中学教学之外,教授英文、地理、算学等西学课目,此书塾后被称为“英文书塾”。
育材还订立了《上海王氏育材书塾章程》,由浙江官书局刻印,此为民办新式学校章程之首创。1907年《知新报》创刊,再次编入了该章程。章程的编制,主要参考了约翰书院的章程。在章程的序言中,王柳生介绍了他办育材的缘起和目的:
“……爰集族长老,共议于省园设中西书塾,先尽族人,次及外客,似私而实公焉,塾名育材。……,他日学有成效,由官长咨送大学堂考验,用备折冲御侮之选,其有补于自强大计。……爰与胡君可庄、黄君云孙,厘订课程,持之以恒,要之以久,为中为西,交相勉于明体达用之实,愿学者毋鹜近功,毋域小效,是则区区育材之意焉。”(出自南洋中学网站【南洋校史】《从秀野桥到省园 ——王柳生先生的创校史》,链接:http://www.nygz.xhedu.sh.cn/po/1/10001/cb4263dcdd044eb9b1aa85a47b2d9056/detail.html)
我们在上海市图书馆新体验阅览室通过“读秀学术搜索”查到《王氏育材书塾章程》,是刊载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初一《知新报》,上海历史博物馆另藏有1896年由浙江官书局的石印单印本《王氏育材书塾章程》,这两份章程内容基本相同。(《知新报》是创刊于1897年2月22日)。
有南洋中学的相近可靠的校史资料和“读秀学术搜索”相互印证,我们就不去上海历史博物馆惊动那份文物级的石印本了。对于《知新报》及其刊载《上海王氏育材书塾章程》之事,可参见熊月之所著《从看上海与澳门之间的信息走廊》一文(原载于《南国学术》2018年第1期,链接http://www.sohu.com/a/242074976_523177)。
现将“读秀学术搜索”查到的部分资料复制于下,供族内外各位参考。
资料一 《王氏育材书塾章程》(部分)
资料二《对母校卅五周年纪念之回顾》王荃士 原载《南洋中学卅五周年纪念特刊》
资料三 南洋中学《历届教员一览》原载于1947年《南洋中学复校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