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割不断的脉搏舍不了的情----胡先坤
回帖:满庭芳•探访滇亲
老家人:胡海清

三百年前,藩王争霸,
本地民众遭殃。
荡平云贵,割据这一方。
自重拥兵过妄
抗圣旨、拼个精光。
人烟少,苍凉无限,
祖辈去开荒。

谁帮?凭互助,
同舟共济,地久天长。
靠双手赢得,僻壤粮仓。
喜看先贤血脉,
人丁旺、意气昂扬。
今发文,祝我滇亲,后世更辉煌!

附注:
5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志英公选点木麻树庄开创基业,繁衍生息至(250年前)第八代时,仅加字辈男丁(不完全统计)就有110人,比今天老家木麻树庄世代人口最多的世字辈男丁80人,还要多出30人。今天的老家人口300出头,可是,过半在外谋生,在本土创造的财富不足全部财富的10%。
可以想象,当年老家人口至少在400人以上,然而,只有两百亩山场,160亩水田,祖辈的生活十分艰难!当年,连安葬志英公的祖山也卖给了外人(随后不久还是收回来了)。在那要靠牛耕田,石磙脱粒,石臼碾米的石器时代,不难想象:人多地少,生产力低下的25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活是何等的苦难!
暂且不说我们的家族史,回头看看稍前的国史吧,17世纪四十年代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举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李自成兴冲冲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爬上统治地位的大顺政权因祸害京城百姓,甚至因劝降未遂而杀掉明王朝镇守边关的大将吴三桂的父亲,占有其爱妾陈圆圆,逼其带着灭主、杀父、夺爱之仇勾结满人,于是引清兵入关把李自成从金銮殿上屁股没坐热就赶了下来,并且一路追杀……。由于帮助满人窃取了大汉江山,吴三桂获取了在陕川云贵短暂的威风。在这四省杀得血雨腥风,鸡犬不宁。使其人生达到了权力巅峰。同时,汉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也为入关后立足未稳的满人获得了休养、生息、壮大的黄金时光。当清朝最厉害的皇帝康熙长大后就开始撤藩,吴三桂不干,这才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拼死抵抗。此时年迈的吴三桂哪里是血气方刚的康熙的对手,康熙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笼络其他藩王,专打吴三桂,把吴三桂打得落花流水,残忍的康熙杀得滇黔一带血流成河,路绝人稀!以至于云南昭通一带大面积荒芜。
回头再说我们的祖辈,在那生存压力极大的艰难的岁月,一些有志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寻求出路,纷纷离开故土,走向云南、四川、安徽、浙江、郧西、英山、罗田等地,拓荒劈地,开创新的家园。其中以迁往云南昭通地区的一路祖先发展最为强盛:仅仅几位祖先出门,仅仅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如今发展成为拥有近两千(还不包括在此继续外迁贵州、四川等地的宗亲)宗亲的庞大宗族,奋斗在云南的工、农、商、学、兵等各条站线,充实于党政机关的各个要害部门,其中不乏国之栋梁、社会精英、经济巨头;也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上层有学术造诣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教授等知识分子,早已成为云南当地的真正主人,这一切辉煌成就是我滇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结果。让我们老家人亲眼见证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千古法则。老家人为你们感到光荣!因你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几百年来,老家人第一次组团来访,受到了滇亲热烈的欢迎和周到的款待,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体验,亲自见证了迁滇宗亲的兴旺和发达。面对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对两个半世纪前为了生存和发展寻求出路的迁滇先祖心存敬意:是他们留下有限的资源给老家的亲人,自己背井离乡来到异国他乡白手起家,是他们把志英公的国旗插上了彩云之南的天下,是他们把木麻树的根系延伸到了滇国的沃土。
最后,让我们在滇地向迁祖顿首拜奠!以表老家人对先贤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谢意!
下一楼›:根壮身正树木麻,
隆盛古月耀中华。
湖光山色迷朝露,
北斗星辰恋晚霞。
枝叶青 ..
‹上一楼:祭迁滇诸祖文
维 公元2019年十月十 日,根庄木麻树如海、海清、张友晚,国强、春和、栋华

查看全部回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