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衣羊在寻觅老祖宗的栖息地在何方时,上海的胡氏宗亲朋友又给衣羊提供一条信息。“不妨到上海浦江镇寻觅废墟中的陈行镇,或许还有一点族人迁徙的另外信息。”
“陈行镇?对,历史古镇,曾经古镇上有多家米行,最著名的就是胡氏米行!”“在去往陈行镇前,先去上海图书馆查找一本《胡氏家乘 不分卷 1917年拓本》,拓本中记录了明嘉靖初年从安徽绩溪来陈行镇做茶叶、大米商的胡少刚的事迹。据传,他是当年陈行镇胡氏始迁祖!你必定会对上海胡氏的分布做进一步的考证。”
上海图书馆坐落在西尽头淮海中路上,衣羊在杨思乘地铁8号线,再在老西门转10号线就到了。当衣羊从上海图书馆地铁3号出口出站没几步就到了。站岗的保安说图书馆在疫情期间不提供查阅书籍档案。唉,衣羊白跑一趟,但趁机沿淮海中路向西藏路一路游,见识一下曾经的淮海中路。建筑变了,风景变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建筑却不变,并标上了建筑的铭牌。在上海老城中留下了一段历史的记忆。衣羊十分惬意将这些建筑用手机拍摄下来。
可是那一碗30元人民币的、据说上海风味的荠菜大馄饨让我吃的津津有味却有点心疼,跨过黄浦江后在杨思地铁口同样滋味的大馄饨只要18元。就如上海市区的房价和郊区的房价,没有可比性!大都市到处都是市场决定了价格。
浦星路正在建造高架,这是通往市区的“高价”。道路两旁原来的农田都变成了工厂、商品房。衣羊与左手边高架桥上的8号线地铁并驾齐驱。春夏之交的5月10日,衣羊独自风尘仆仆地驱车30分钟赶到了浦江镇。衣羊从陈南路转弯进去再到鲁陈路,在周浦塘桥上俯瞰东北面的一片废墟,衣羊不敢想象下面就是风靡进600年的陈行古镇!
远处,两棵树顶枯萎的古树和一棵茂盛的银杏树,原来这里就是曾经古镇的武庙遗址了。保安说你走进去就是当年的古镇街道了。
在一堆废墟边上,一位妇女骑电瓶车过来。我上去询问:“阿婶,这幢破房子是否就是胡氏米庄?”阿婶说:“这是我们孙家的房子,我从小就是住在这幢房子内。出嫁也是在陈行镇上,现在故居落败了,有点伤感。你打听的胡氏米庄就在我家东面,已经全部拆除了,遗址上现在被农民堆上泥土后种上了油菜籽了。你看就是这个地方。”
阿婶很健谈,还说,我现在做梦还想起小时候陈行镇上的大人家,有吾伲孙家、城隍老爷秦裕伯的秦家、还有陈家木行和胡氏米庄。可惜,现在这条街的繁荣被拆光了。
阿婶眼睛里面有点发潮了。阿婶讲我已经70多岁了,老底子吾伲陈行镇很有来历的,衣羊静静地听她讲述陈行镇的来历。
“救命啊!救命啊!”周浦塘内发出了尖锐的呼救声。迭个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初秋的一天。有一批从浙江来的木排漂进了黄浦江,要赶到上海县城去出售。木排刚撑过闵行渡,天色突变,乌云满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好像漏了一个洞,雨如倾盆,江潮汹涌。木排只能顺水向东漂移,撑木排的人想木排漂到在闸港口后,左转弯再往北。可是老天似乎与撑排人作对,风越来越大、雨点越来越密,风吹起的浪头很凶猛地向木排打过来。眼看时刻都有翻排的危险。撑排人四处张望,寻找避风的港湾,情急之中突然发现右边有一条河浜,连忙右转弯撑进了河浜中,迭个地方就是周浦塘。
转弯时,木排黄浦江大浪打横。用竹篾捆绑的木排,马上被大浪打散了。一根根木头在汹涌的大浪下,分崩离析,顺着进周浦塘的潮水,在塘内横冲直撞,撑排人边喊救命,边拔脚上岸,拼命拦截,可是顾头顾不了尾,只能到更前方回头作接应,还是难见成效。他担心在木排上的伙计还没有跳到岸上,只能跟着有人的木排奔跑,救人要紧。
幸好,周浦塘曲曲弯弯的,水流变缓了。他们边追边截,终于在距题桥镇还有三四里路的湾塘边,将木材拦住了。当地人闻讯纷纷赶来相帮,他们才把木材一一打捞上岸。雨过天晴,为了感谢乡民们的帮助,撑排人就地将木材就地廉价出售,引起了当地人一番轰动。这撑排人来自广东省南海县(今属佛山市)沙贝乡,叫陈球。陈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