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给胡维平的信
维平宗亲:
我平时不大看微信,所以对于宗亲群的消息不大了解。2月1日,阜阳本地群里一个素未谋面也没有交流过的宗亲打语音电话给我,问了关于你的一些事,让我莫名其妙。挂了电话以后,觉得奇怪,就点开一个常看的宗亲群,赫然在目的是你被免去“安徽胡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的消息。这并没有太让人意外,当初你背着安徽省胡氏宗亲联谊会,在一些市组织“安徽胡氏优秀文化研究会”(现在好像称为“安徽胡氏文化研究会”,把“优秀”俩字去掉了)的时候,我和省宗亲会的很多宗亲就料到你会有这一天,不过没想到这么快,而且赶在大腊月里,快过年的时候。这是不想让你过好年的节奏啊!
当然,你是绝对不会反省的,一定会为自己辩护、开脱。不过你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既不多,又非常牵强。你说“为什么至今像我这样跑遍安徽全省四年多采访直至生病还没有第二人?”由于你的文字水平实在太低,你的病句我懒得纠正,但是必须告诉你:你说的“采访”实际应该是“搜集资料”。你用词不当之处很多,我在《笑话胡维平》一文(下称“另文”)中专门进行纠正,你可以去认真学习一下,本文点到为止。
“采访四年”是你最拿得出手的辩护理由,也是你蒙蔽全省乃至全国胡氏宗亲的最后一炷迷魂香,所以你动不动就把它挂在嘴边,这也是某些不明真相的宗亲认为你“能吃苦”“真干事”“有成就”,甚至要为你说两句“公道话”的原因。作为《安徽胡氏通志》编委会的前同事,和曾经同在省宗亲会、早就看透了你为人本质的宗亲,我就来深层剖析一下你“采访”的效果、目的和动机。
第一、你的“采访”对《通志》的编纂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年你开始“采访”,是受《安徽胡氏通志》编委会的委托,给《安徽胡氏通志》搜集资料。但这其实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劳动。当知道你竟然用这样一种愚蠢且低效的方式“采访”时,我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并多次向省宗亲会建议:在网络、通讯、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必要全省各地到处跑吗?只须建一个资料室,由编纂人员列出所需资料的类别、纲目,各市宗亲会负责收集,交到宗亲会资料室集中统一保管,即可供编纂人员使用。不愿或不能收集上报的,再由编委会重点征集。这样做既快又省,而且全面、公开,有什么必要劳您大驾挨个地方跑四年搜集资料?虽然省宗亲会接受了我的建议设立了资料室,并且聘请了省方志办的王燕女士为办公室主任兼资料员,但是并没有阻挡住你“辛勤采访”的脚步。驴不拉磨光在磨道里空转,难道还要给它挂个金铃铛、加喂精饲料吗?
第二、你的“采访”有丰厚的回报,并不是无私奉献。你搜集资料分为两个阶段:在省宗亲会期间和被罢免省宗亲会秘书长以后,以前者为主。2019年5月26日之前你“采访”的几年里,多次在省宗亲会报销路费(包括你们两口到上海“收集资料”的路费)。你借“采访”之名到全省各地,有吃有玩,甚至还有人给你买车票,别人想跟你一起去,都被你拒绝了。你这么大年纪不与人合作,又不保重身体,就是累病了又能怨谁呢?
第三、你不与其他同事合作并不是你性格孤僻,羞于见人,而是为了牟取私利,把搜集的资料全部据为己有。按说,你既然在省宗亲会报销了路费,就应该把征集到的资料交给《通志》编委会对不对?但是尽管编委会多次催促,你却一直拒不上交!听说你后来自己办了一个“安徽胡氏家谱收藏馆”,你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必要多说吗?不仅如此,在省宗亲会即将罢免你的前夕,你还把你的所谓“第十三版”(又是一个笑话,另文分析)志书稿高价卖给省宗亲会,由海剑执行会长垫付,单据具在,谅你也赖不掉。尽管如此,你事后还一再纠缠所谓“版权”问题,想让省宗亲会再买你的“版权”。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我们编纂《安徽胡氏通志》用的资料都是王燕主任保管的那部分,根本没有用到你的资料和文稿,也不存在侵犯你的“版权”问题,《安徽胡氏通志》已经出版,有书可查,无须多言。
第四、你为了确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