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华林胡氏
华林胡姓以华林山为堂号,是胡姓人数较多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江西境内以赣西、赣北、赣中特别是在南昌、鄱阳湖周边地区的胡姓居多。
在赣西北奉新、高安、宜丰三县之间有华林山,属赣西北九岭山系支余脉。此山又名浮云山,山西北为奉新县(赤岸、会埠、罗市、上富),山东南为高安县(伍桥、华林垦殖场),山西为宜丰县(花桥),“山峰耸拔,高险奇秀”。奉新古称新吴县,素有“仙源灵境之地,文物昌盛之邦”之美誉,高安、宜丰二县古代向属筠州(一名瑞州)。
华林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厚重。因有道教传说中的人物踪迹,使得华林山成为一座道教名山。同治版《奉新县志》载:“华林山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高八十丈,周回五十里,半属高安。三峰秀拔,土人常伺云气卷舒,以验晴雨。《寰宇记》曰:‘昔浮邱公隐居之所,今南峰号为浮邱岭,吴猛于此立坛,基址犹存。”浮邱公,姓李,名不详,传说周灵王时偕王子晋上嵩山得道,后南来于此。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吴猛,字世云,河南濮阳县人。东晋时道士,性至孝,曾为西安大洞君,四十岁时,得至人丁义所授神方,再师从南海太守。后来许逊从他为师。
山中土地平旷,群峦环抱,祥云飘浮,别有一派洞天,浮云山因此而得名。《古今图书集成》“华林山”条载:“其山山腰李八百石室上,每有紫云如盖,一名浮云山,南有浮云宫及吴仙坛。”李八百也是传说中的仙人,据图牒,他曾到过这里。葛洪《神仙传·李八百传》云:“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或隐山林,或出市廛。”早期道教派别有李家道,流行于魏晋,尊李八百为祖师。唐代赐号紫阳真人。胜迹有晋代崇元观、唐代浮云观、超果寺、李八百洞天、浮丘石室等。在华林山之东南,有元秀峰,“奇秀耸立,相传王母第九子元秀真人筑坛于此,以祭灵仙。稍下一阜为仙姑坛”(乾隆版《南昌府志》)。故徐铉所撰《华林书院记》中赞此地云:“按图经,李八百、陶安公皆修真此山,足知人境不忘,灵光自待。天之所开,良不偶尔”。陶安公即传说中的修道升仙者。
华林胡氏即发祥此山。据《奉新县志》记载,在华林胡氏祖居地之西约十华里处的山脊上,有一块高达20多米的巨石,鬼斧神工,像被利剑劈开一分为二,侧面平滑,推之则动,人称丫口石。它是一座回眸远古的窗口,是地壳运动的忠实记载和见证。它似百余块巨石,瞬间从天飞降,垒砌挤压而成。巨石间间隙石缝众多,宽者尺余,侧身可人,山风吹来发出不同响声,忽如山尖鼓角之鸣。《华林胡氏族谱》中载有《丫口石》诗云:
旧石名传不计年,嵯峨高踞碧山巅。
苔痕翠滴松筠接,瘢迹光涵星斗连。
远见山(山一作三)尖分绝顶,近闻峭壁泻寒泉。
曾为罗武修真处,胜概千寻锁暮烟。
这一块巨石是华林胡氏的标志,见证人间沧桑。第七句中的罗武,是传说中的南朝梁代罗姓与武姓仙人。同治版《奉新县志》还载有浮云宫道士夏之信以掌心雷治石精的故事:“浮云之东有巨石,一分三尖,相传梁武帝时有罗、武二仙修炼于此,此石修成镇宅之物,后幻化成精,为害人间。夏之信以掌心雷劈开,妖祟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