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华林胡氏源流----胡迎建
回帖:三、胡城至宋初的华林胡姓

唐末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后来镇南节度使钟传在江西割据一方。其后南唐立国,占有今江苏南部、安徽、江西一带,保境安民,重文兴学,在庐山建国学,恢复科举制度,一大批乡镇升格为县,吸纳众多士人入仕。

胡清献的次子、胡藩二十四世孙胡城(《华林胡姓族谱》均将“城”写作左边“高”下有“早”字,右与“成”字组合。),字汤老,小字鬼+勺,家居南昌,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二月,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中进士,授国子监博士,迁侍御史。因唐亡以后天下大乱,挂冠归隐始祖胡藩赐封地华林山。在那里定居繁衍,瓜瓞绵绵,胡城遂成为后世尊奉的华林胡氏一世祖。

《华林胡氏宗谱序》中云:“至唐末及五季,有字城者,研穷六经,登天祐第,擢国子博士,转侍御史。”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胡栝修胡氏宗谱时,确定尊城公为华林一世祖。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华林始祖胡藩的封地在吴平县,卜居华林山,但他后来离开此地,去世之地与葬地也不在此,胡藩子孙数代未到华林山居住。而胡城定居在华林山,其后裔在此繁衍,世次清楚无误。

胡城娶耿氏,生有五子:珰、瑜、琼、王+告、球。人称五骏。耿氏夫人(874—952)温柔贤淑,教子有方,赠封徐国夫人。胡城退隐后,欲治国平天下而无能为力,士子用则行,舍则藏。唯以修身研学为务。他重视教育,创建家塾,在其夫妇督课下,“皆文学,登科第,荣被簪笏。”五子以学而出仕,蔚为华林胡氏五宗。大致情况如下:

长子胡珰,字可宗,号竹坡,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据《华林胡氏族谱》载,胡珰中进士后,于后唐庄宗同光年间(923至926年)官至膳部员外郎。五子中惟因他为京官,归华林后,以承先祀。娶周氏、韩氏,同赠南昌县太君。生有长子胡令严,次子令赟。二子详情待后再叙。南宋时人胡逸驾在《祭华始祖侍御史城公祖妣耿氏夫人二墓文》中说:“唯长子珰,独居华林,家风孝友,为大宗家。元秀峰下,建立书院,筑室百区,广纳英豪,藏书万卷,俾咀其葩,出其门者,为卿为相;闻其风者,载褒载嘉。”明代正统十三年(1448)胡伯沂《祭二世祖珰公墓文》中又说:“我祖独留华林,嗣祖创业,筑室山峰;家传孝义,累世簪缨;建学招徒,玉树森森;四斋肄业,讽诵讴吟;名闻海宇,声蕃古今”(见《甘竹胡氏十修族谱》)。

按:此处有二处需加辩证:其一、关于胡珰为京官一事不可靠,后唐庄宗同光年间,时在杨吴国顺义三至五年,北方大乱,江西处于镇南节度使钟传割据一方时期。何来任后唐朝廷的京官。

其二、南宋胡逸驾文中所谓“建立书院”,在胡珰当时还仅是建了“书堂”“元秀居”,类似塾学。同治版《奉新县志》中所说:“珰居华林,以书堂闻天下。”当是沿袭族谱之误,其时更未建书院,从一些文献中可知。张柬诗云:“华林兼是读书堂”(见《甘竹胡氏十修族谱·诗类》)。可见当时家宅与书堂合而为一,而作为独立为名的华林书院还未形成。

胡城的次子胡瑜,官邓城郎,开封府尹,陈留令,后迁居福建崇安,成为崇安陈留之始祖。生有三子,令仪、令浚、令熊。令仪生绍,绍生美弼,弼生罕浚,浚生以仪,以仪有子休徵,徵生良弼,任工部尚书。有子光岳,岳生世用,用生二子:建国、安国。胡安国精于《春秋》、《左传》。登绍圣年间进士,擢太学博士兼侍读。上时政二十二篇,加黄门给事,卒谥文定。长子胡寅,字明仲,号致堂,本为其侄,以为己子,官左奉议郎,礼部侍郎,迁祠部郎中。次子胡宏,字仁仲,号五峰先生,出生于崇安,补承务郎。究心经史,朝夕不辍,朱熹亦师从过他。后因授学迁居广丰乡胡坊,避地湖南,殁葬潭州湘潭龙穴山。父子兄弟渊源理学。幼子胡宪,号藉溪先生,绍兴年间官太常寺丞,作《正字》《正蒙》等书,父子配享孔庙,名光史册。令熊生宗谅、宗文。宗谅徙居丰城厚墩,宗文徙居丰城旗塘,有子宇明、宇初、宇仁。宇仁居荆州,传三世。仁楚居汜坊,四世宗武,居麻城。
下一页 (1/5)
下一楼›:四、北宋华林书院的兴办

胡珰的第四代仲字辈大多生活在北宋初期。其时全国与江西的文 ..
‹上一楼:二、胡藩后裔至唐代的世系

胡藩子孙辈情况,据《宋书·胡藩传》记载大致如下:子隆世 ..

查看全部回帖(1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