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八、明代华林山周边地区胡姓概况
明初,江西人口不少迁往外省,其中即有华林胡姓珰公的一支迁往湖北麻城,尔后渐迁湖北、四川、云南等地。明英宗天顺年间,胡甘、胡济兄弟由奉新华林书屋迁至湖南湘阴县洞井源、学堂坡。还有的迁往南昌东湖等地。
当元代时,胡杞之孙胡华迁居山东,后来他的幼子即仲尧13世孙胡宜携其子竹野,由山东迁来尚讲店上,竹野生一贵,一贵生仕达、仕荣。胡仕达徙至靖安双溪,仕荣居店上,生钦,钦生澄、清、湍。胡澄登永乐二年(1404)进士,任行人司,升湖广道御史,贤声异绩,流传人口。娶刘夫人,生二子:源静,处静。处生礼仪,表仪。清生性静,性生舜仪,凤仪。湍生三子:克守、仁静、克典。克典于景泰四年(1453)选拔为贡生,登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知柳州上林县。十六世胡再兴、再盛由稻田徙居店上。再盛生秀甫、秀实。秀实生景元、景元生志静。志静生七子。此为直孺长子胡杞一支后代的大致情况。
永乐十五年(1417),时任礼部尚书的胡濙(华林胡氏晋陵一支)因公来江西“巡行郡邑,特地来奉新华林山寻根问祖。“恭率长少,敬谐几毕之傍,南枥大安山祖龙设奠拜扫,嘉培冢土”(《华林胡氏宗谱序》)。还撰有《祭唐封徐国夫人胡母耿氏墓文》《祭侍御史城公徐国夫人耿氏墓文》,作于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所撰《华林胡氏宗谱序》作于正统四年(1439)九月二十二日,分别载《胡氏族谱》卷一、卷三。他在《华林胡氏宗谱序》中说到:“华林谱系,与毗陵所存之谱无毫爽……时奉谱来谒者,固欲求余识其册末,滨行之际,率尔书之,未尝存稿。正统三年戊午,华林族裔孙名棋者,不远数千里,录余昔日所书册末之语,来北京南宫拜谒,恳请重书,欲归绣梓,余惟愧不文,勉为书之,以纪岁月云耳。”文中提到的华林族裔孙名祺者即奉新塘边村胡祺,生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比胡濙小十四岁。
胡濙(1375—1463),字源洁,号洁庵。华林后裔,徙居常州。建文帝时进士,援兵科给事中。成祖即位,迁户科都给事中。永乐二十一年(1423)转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祭酒。宣宗即位,迁礼部左侍郎。宣德元年(1426)进礼部尚书。四年,命兼理詹事府事。六年,又命兼领行在户部。景帝即位,进太子太傅,加兼太子太师。英宗复辟,称病辞职。卒谥忠安。著有《其轩集》。
明代奉新县的华林胡氏村落在情况大致如下:
招宾村,在明代成为华林胡氏又一重要聚居地。位于奉新县新兴乡,今会埠镇西庄村招宾自然村。古时这里是奉新通往宜丰、铜鼓的水陆交通要道,奉新陆路的北大道,通过“济美牌坊”而过,牌坊旁是河宽水深的南潦河,河中古时往来船只不断。华林胡氏在此设馆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名公巨卿和游学之士,故名“招宾”。招宾其地落户建村。最早由稻田徙居于此的是胡汝霖,他是胡杞之孙。胡汝霖再传五世孙胡应麟,家资颇富,曾向官府捐谷一千硕以赈济灾民。明正统六年(1441),明英宗诏旌其门。《甘竹胡氏十修族谱》中载有《应麟公传》云:“华林胡氏自咸淳(1266—1274)以来,浮云故居前剽于宋亡,后埇稻田,播迁于元至正之末,仅仅存者,唯招宾耳,不亦鲁殿之灵光乎!此又雍熙之后一观乎!”此后招宾成为华林胡氏又一个重要的祖居地。胡应麟曾于正统六年,输粟千石助赈,天子特敕奖屠苏与羊酒。他曾与礼部尚书胡濙将华林胡氏族谱与毗陵胡氏族谱合谱修撰之举,并撰有《重修华林毗陵胡氏合谱引》《祭二世祖珰公墓文》,分别作于正统元年(1436)春、正统十三年(1448)十月,载于《十修族谱》卷一。
还有稻田村,在华林故居北麓十五里的奉新法城乡二十八都,今会埠镇稻田村距县城15公里。明代华林后裔始迁此为村。据《华林胡氏大成谱·迁徙志》载,最先由华林故居迁居稻田的是华林胡氏第二十九世孙胡元麟之子胡仲达。因胡直孺“招魂冢”葬在稻田,其长子胡杞曾随墓守护,遂以此地为家。由于后来的华林农民起义,稻田村毁于战火,华林胡氏后裔故土难离,纷纷迁徙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