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华林胡氏源流----胡迎建
回帖:十二、当代奉新、高安华林祖居地的现状

华林山是胡姓发祥地,沉寂了近一百年之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再次开始,重振名声,引人瞩目。值得庆幸的是,千馀年的古墓——一世祖胡城夫人耿氏墓今仍保存在奉新县赤岸浣溪村南枥九皋山上,现经修复,并修建配套工程耿氏园林、拜祖殿等,距奉新县约2公里。公路旁边占地20亩大型停车场,用大理石砌成的牌坊,高9.6米,长13.6米,牌坊正中上方刻有胡耀邦夫人李昭的题词:“耿氏林园李昭2005年4月”。沿宽阔马路约走1公里,有一占地百亩广场,广场东北面栽有松柏树,广场西面是仿古建筑,约2层楼高祭祖殿,殿内存放胡城、耿氏夫人两位塑像,墙壁四周有古华林书院图,济美牌坊,万年宫牌坊等图片及文字说明。广场南面有一椭园形喷泉,正中间竖立石碑曰:“圣旨唐敕封徐国夫人胡母耿氏”:两边有“华林”二字,石碑旁有2匹石马,再往南上台阶便是新修耿氏之墓。墓碑曰:“唐敕封徐国夫人,华林胡氏,一世祖母,耿氏之墓(公元874-952年),华林胡氏宗亲联谊会、奉新华林书院管理会、华林胡氏文化研究学会2005年清明重立。”

华林村是胡氏主要聚居地之一,古代属奉新县同安乡,位于奉新县城西南的赤岸镇境内。该村东临赤岸沿里村,南界高安伍桥镇,西北毗连会埠稻田村,北靠赤岸丁家村,村部距县城13公里。村内有华林书院、华林祖居及书院景区内的大部分景点,县城至华林书院景区的华林大道贯穿全境。

据新编《奉新县志》大事记载:1984年12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省、地委领导陪同下来到奉新视察工作,听取了县委书记陈梅芳的工作汇报,然后对奉新县如何发展小水电作了指示。离前与党政军和单位负责人及保卫人员合影留念,还令其儿子交了中餐伙食费。他于当天中午12点40分离开奉新赴南昌。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视察奉新的中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5月,时任中共统战部长的胡德平(胡耀邦长子),来高安市寻根问祖,24日,前往伍桥镇蔡溪胡村。2003年10月,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资助修建通往蔡溪胡村的七公里长水泥路峻工,命名为光彩路。时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的胡德平再次前来出席典礼并参观农村新貌。

2004年6月,奉新县华林书院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成立,对华林书院、耿氏园林等处进行高起点规划。为便于国内外华林胡氏后裔寻根问祖和华林书院景区开发,经上港、下坑、狮石村绝大多数华林胡氏后裔请求,奉新县政府批准,三村合并后名为“华林村”。

2004年10月,在高安华林镇举办首次华林胡氏文化研讨会。2005年、2006年清明节,先后在赤岸耿氏园林举行规模盛大的胡氏文化节,海内外华林胡姓后裔五万人次来此寻根祭祖。2007年10月7日,胡德平一行再次来到奉新县参观华林书院遗址,拜谒耿氏夫人墓。
华林胡氏以华林山为灵山秀水,开山立业,不断繁衍发展。历代华林胡氏以注重读书兴教、修德行善而又勤劳刻苦著称,人才辈出,从奉新走出去,活跃在政治、军事、文化诸多领域内,作出许多重要贡献。

华林胡氏兴办的华林书院,为华林胡姓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也带动了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那里至今流传着不少当年的故事,废墟旧迹,依稀可辨,令后人景仰、缅怀不已。在重视以人为本的今天,在国学热升温之时,华林书院当年崛起与发展的必然性、成功的经验,书院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相当的启迪作用。我们正需要一批文史工作者为之挖掘、整理华林书院史料,研究华林胡姓的历史,这种研究需要一种献身精神与耐心、毅力。我们还期待更有后来者。
下一楼›:注释:
1.见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一册,卷23,页421,巴蜀书社1988年6月版
2.周 ..
‹上一楼:十一、民国时期的华林山麓

民国时期,即从1912年至1949年,华林山麓周围胡姓文教不兴, ..

查看全部回帖(1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