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华林胡氏源流----胡迎建
回帖:读《华林胡氏源流》与历史对照
本人对华林胡氏族谱研究不多,读完《华林胡氏源流》一文,从研究宋史的角度对此文中一些内容提出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作者和华林胡后裔指正。
一、内容四、北宋华林书院的兴办相关内容
(一)原文:胡凝官至郎中令。有子一,名良孺,字少吉,康熙版《奉新县志》载他“以汉州录事参军应诏论瑶华宫事,有‘绿衣上僭’之语。”累官至河北西路提举。崇宁初年,入党籍,五年后,朝廷仍计划起用他,而此时已去世,葬在大获林。胡良孺有子胡椿,字茂才,宣和间知新昌县,因宦而后卜居于当地,石溪胡氏为其后裔。
更正:“少吉”是胡僧孺的号,“累官至河北西路提举”是胡僧孺的任职,此处有错(有《宋代路分长官通考》佐证)。
(二)原文:胡况是胡用之第三子,字孟棋,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都水监、朝散大夫,赠少保、光禄大夫。娶龚氏,赠徐国夫人。生有二子。疑问:此处写胡况娶龚氏,赠徐国夫人。生有二子(即:胡僧孺、胡直孺)。1、胡况1034年中进士,于1072年去世(胡直孺也是1072年出生)历史;2、王安石写的《虞部郎中晁君(仲参)墓志铭》(晁仲参于1067年去世,墓志铭中写胡僧孺是晁仲参的女婿)以及华林胡族谱上胡僧孺相关婚姻记载,可以推论出胡僧孺出生应该在1040年左右或更早出生;3、根据黄庭坚《张翔父哀词》内容所写张翔父为胡僧孺舅。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内容分析,胡僧孺和胡直孺应该非一母所生;起码可以推论胡况应该不会只娶龚氏。(三)原文:长子胡僧孺,字唐臣,在元祐、绍圣年间声望甚隆,直孺所作十首诗中,有“阿兄惊世才”之句。陆游也曾说过:“胡唐臣、少汲兄弟,俱为江西名士。”其朋友亦皆知名,不愧金昆玉友。生有三子,长子胡榆,次子胡南,幼子胡杰。胡榆中进士,生有三子,长子胡绍先,名功,徙南昌横冈之东,后迁敖登县瀛坊,至念九公,又迁泗溪。次子胡炜,生世兴,兴生二子,胡浚、胡沦。沦生楹权,权生士秀,秀生一龙,由横冈迁居灌城四都胡家坊。柏幼子胡叔荣迁雄田。僧孺次子南薰,生子绍祖,绍祖生纯清、纯瑜,纯清徙居丰城小华山胡家岭下。内容不清:1、柏幼子胡叔荣迁雄田。此处柏是谁?上下文无法对接;2、次子胡南,次子南薰,僧孺次子到底是南还是南薰?感觉这两个都不符合实际,参照其他兄弟,这代人用字都和木有关联吧?
二、内容五、胡直孺及其后裔相关内容 (三)原文:胡直孺在《宋史》中未立专传,但多处提及。兹以此传与《宋史》中的零星资料,简括胡直孺生平: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先后任洛州户曹、编修、监察御史、江西漕运使、两浙发运使、户部侍郎、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婺州、知应天府、兼西路总管(《宋史》为东道都总管,当以《宋史》为是)。入南宋后,知东平府、知洪州,权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经筵侍讲、端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权吏部,进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加封开国公。仕途中,先后在工部、礼部、刑部、兵部任尚书,可谓卓立功勋。但《宋史》由元人脱脱所编,居然未有胡直孺专传,人以为二十四史中最差一部,观此可知。补充胡直孺真实历史:胡直孺出生应该为1073年,去世为1131年(阴历十一月,阳历为1132年),去世时为兵部尚书(没有兼权吏部),去世后赠端明殿学士官(资料来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四)原文:特别是他的人品峻洁,为人称道。当时元祐党人遭打击,苏轼、黄庭坚均罹其祸,他冒风险奔走呼号,营救元祐党人。
与史不符:元祐党人被打击的历史主要发生在1085年至1104年间,胡直孺作为1097年的进士,明显他还没有能力去奔走呼号,营救元祐党人。但是私下帮助收集黄庭坚等元祐党人的作品资料并保存是真实的历史(陆游有《追怀胡基仲》中有遗稿何由见,英魂不可呼。注:胡基仲即胡杞,),黄庭坚和胡直孺的哥哥胡僧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留存的黄庭坚与胡直孺书信中可以佐证。
(五)原文:胡直孺逝世后奉旨葬绍兴府云门外白水塘这也是宋朝制度所规定的二
下一页 (1/3)
‹上一楼:华林书院因文治之科举教育而兴,而后来居然衰落可惜。推测其原因:一是未能有名师到此讲学,风气 ..

查看全部回帖(1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