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附录
一、安定胡氏部分世系摘录
满—丹—阳—洽—思—桂通—高昌—季符—昭—犨—仲丙—僔—君己—变—孟龙—灵朔—羲— {字允安行雍三安定临泾人秦二世三年甲午(前209年)生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前140年)卒寿六十八}—钦—建—孝先—沂—宽—冕—徵—昌胤—敏行—好德—遵征—广—壹—忠—世爵—国珍
满公至 公十八代历时847年,847/17=49.8岁,在古代人均寿命30岁左右,保持八百多年平均49.8一代可能性有吗?这个世系肯定漏代,把这个本身就有问题的世系作为“新编华林胡氏48代”的坐标显然考虑不周,也缺乏合理的依据。
二、新编华林胡氏48代
璵—准—仲丙—僔—君己—变—孟龙—灵朔—羲— —钦—建—深—孝先—沂—宽—冕—徵—昌胤—敏行—好德—遵征—奋—华—哲—德基—怀宁—藩—镇—明之—须—颖—湛—兴—宣—秉—機—晟—曦—傑—珣—徵孺—钊—克禮—應民—舜臣—清獻—
“新编华林胡氏48代”是把“安定胡氏世系”掐头去尾,留下中间一段塞进华林胡氏世系中并替换了原来世系中四十代祖宗,这就是“新编华林胡氏48代”出炉的依据所在。
满公庶子丹是否真有?
关于新版《世界胡氏通谱》跟原版一样,没什么变化。俱载江苏如皋谱有胡公满之庶子丹一派,十八世至琇、城二公(P51历代世系简图)。我想有必要与广大的宗亲和《世界胡氏通谱》的编委探讨一下,因为这关系到改写胡氏的重要历史,所以下面要与大家共析之。
《世界胡氏通谱》总谱首卷是在广东胡海老先生的“胡氏族谱大通考”的基础上而成的,不知大家是否认同?一、世系的支派脉络是胡海先生的十四年结晶与发现。二、谱的其它内容无非是大家所熟悉的胡氏家族古代精英的名人传记,再加上现代的胡氏两位总书记的高峰内容。三、没有排辈的各支派语。大致这三项内容暂且放下,因为在唐朝时,这么大的国度,姓胡的人绝对不止这几个人能繁衍下来。所以先谈谈胡氏始祖胡公满的出处,众所周知,满公原妫姓,周武王灭殷纣王后,找他来管理纣王先国的,封于陈,死后谥为“胡公”。距离今天已有三千多年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在周共和行政元年之前不太确切,又因大家所用的年表不太一致,导致了各种不同的分析结果。经过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及2000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后,使中华历史向前推进了1229年,更使我们对中国远古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比如谱载: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生,这在其它年表上查不出来是哪一年,(如《世界胡氏通谱》P51页,历代世系简图中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约公元前900年生)。那么现在可以从纲鉴甲子合纂版年表就知道公元前1157年是商帝乙36年甲辰,而不是其《世界胡氏通谱》所说的年份。话回正题,三千多年的历史,胡公满生育了几个儿子谁都不知道。在满公千年之后的汉朝太史公司马迁都不知道满公有个庶子丹(因为《史记》没有记载),难道离满公两千年后的唐朝的胡氏子孙知道么?更在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能知道?因为满公庶子丹的记载毕竟是胡海先生在江苏如皋的一本谱上见到,能代表全中国的胡氏吗(湖南衡山谱根据如皋谱续纂的)?再说古代造谱,最早是在汉代,只是官方罢了,百姓修谱很少。因为汉朝下,唐朝之上是刚发明造纸术的时代,印刷术更不发达,真正印刷术是在北宋后才兴旺的,试想我们科技发达的今天修谱都这么难,可想那时的老百姓如修谱之难度。唐朝魏征见到的是什么谱?是纸质的,还是竹筒的?根据魏征序文:“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可想是纸质谱,因为竹筒可能是一卷,所以应该是官方纸质谱。但为什么没有详细的北魏的胡氏世系?而是胡学颜的单支?魏征还说:“秦以上不可得,汉以下颇可著”。这么说就是庶子丹这一支世系不可得、不可靠、不要信,根本没有。既然不可得,不要信,《世界胡氏通谱》还要执着的写上世界胡氏的总谱头上呢?既然不可信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硬拼乱来呢?
请看《世界胡氏通谱》总序文P2和胡氏源流中P105,把满公庶子丹世系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