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22年中秋禀告列祖列宗——《肩负使命砥砺前行》2022年9月10日 胡绍华
2017年中秋,受《古月照今尘》歌词的感染,写了《但愿人长忆 千年共婵娟》一文。
2020年中秋,写了《中秋禀告先祖——老屋列入历史建筑》。
2021年中秋,写了《中秋禀告列祖列宗——海上生明月古今同此月》。
2022年中秋,还不能摆脱疫情下的口罩,不能进图书馆查资料,也不能与族人相聚一堂。把族弟、族侄们用快递送来的月饼,和我留存的近年赠送给亲友的家族纪念品摆放一起,让我们身处各地、心往一处,禀告列祖列宗——
清末民初,生长于老屋的先贤,手持包裹、雨伞,走出观海卫老屋、迈步走上求学和求职之路...
疫情未了,生长于异乡的我们,肩负背包、手机,难回观海卫老屋,难以走入图书馆查阅资料......
我们,观海卫胡氏上海后人,始终不忘初心,继承发扬尚义精神,努力整理完善家族史、教育史以及先贤的资料,争取陆续公开发表,以留存于世。
说明:
1、对于纪念背包的说明
此纪念背包,是我个人行为。对于制作的缘由和文字的可靠性,近年关心我家族史者是明白的,或从本文的相关文章也能了解。
关于详细以及一些小故事,还需日后撰文另写。
2、对于纪念背包上“新胡家”三字的说明
“新胡家”,是现在我们称之为“三官殿胡家”的旧称。
以前父亲告诉我,清朝道光年间竹溪公(胡衡)走出北门附近的老屋,在三官殿附近建造大屋、创办尚义堂义庄、做慈善、办义学。按着习俗,就有了“新胡家”和”老胡家“。或许在近年才有一些其他“新胡家”的称呼,于是将原来的“新胡家”称为“三官殿胡家”。如果要严谨地从家族世系的视角来讨论,还需日后撰文另写。
附录一 2017年中秋禀告先祖 但愿人长忆千年共婵娟 (节选)胡绍华 2017年9月10日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偶然读到故乡人、慈溪作家俞强《慈溪风俗赋》一文,方知观海卫城有“泰山石敢当”之民俗。重读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看到“泰山石敢当习俗”是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观海卫城,有泰山石敢当之民俗。”这几个字,不由得想为何在慈溪“泰山石敢当”被视为观海卫城之民俗?回想起2013年父亲写给我的回忆资料里,谈到家族史时写有“观海卫民风强悍......”,木兰自想,此民俗是否与源起明朝观海卫的卫文化、抗倭历史有关?据多位父辈的回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三官殿胡家的房屋东侧的河边还是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后来,小河被填,石头不知去向......一些方志和研究资料里,都提及卫所移民对于当地的文化、风俗等的影响。木兰想,那块“泰山石敢当”是何时、何人、何故所立,会否与来自山东济宁(与泰安毗邻)的后所正千户我家族的始迁祖得玉公有关?
这四年多学习、研究家族史的同时,木兰渐渐懂得了观海卫民俗“泰山石敢当”和三官殿胡氏家训“耕读”。
普天下华人团圆赏月品月饼之际,常会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木兰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忆,千年共婵娟。
遥望天上的明月,今天木兰能看到的那个月亮,
那是千年前的唯一的那个月亮;
那是明朝洪武年间始迁祖得玉公从山东济宁金乡来到观海卫就任后所正千户时的那个月亮;
那是清朝道光年间新胡家支祖竹溪公(胡衡)率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在三官殿附近建造老屋、创办义庄、做慈善、办义学、改办成宁波地区第一个小学时的那个月亮;
那是清末民初照亮各位先贤为振兴中华,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迈步走上求学和求职之路时的那个月亮......
那是幼年的我依偎在爸爸妈妈身边吃月饼时的那个月亮.....
古月照木兰,守卫胡家门。莫辜负圣贤,效历朝英雄。
附录二 2020年中秋禀告先祖 但愿人长忆千年共婵娟(节选)胡绍华 2020年9月10日《中秋禀告先祖——老屋列入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