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 b]丹心一片写春秋
——记城隍镇胡家闸村王杏兰
文/胡采云
汉川市城隍镇胡家闸村有一位老妇联主任名叫王杏兰,今年83岁,迄今为止,她已具有60年党龄,她这一生中,总是习惯地把毛主席倡导的“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一样能够办到……”这句名言当作口头禅,念叨了几十年,同时也身体力行了几十年。她所经历的年代,既有“呼天抢地无人应”的苦涩,也有“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的艰辛,更有“顶天立地不让须眉”的豪迈。是时代造就了她,她达成了“做毛主席的好儿女!”之心愿。在闸口村任职期间,她各项工作都力争率先垂范。为社会,她创造了女人难能可贵的奇迹,为国家,她培育了五个优异的儿女,为家庭,她付出了双倍的辛劳,为故土,她奉献了最美的芳华……
尽管时年83岁高龄的她,似乎是因为高尚思想境界的一种常年正气的滋养,其精神面貌格外健朗,连走路一点都没有丁点年迈的影子,她仍旧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对党执着的忠诚与坚定信仰。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她始终具有鲜明的党性,正是这种鲜明的党性驱使她一生中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积极进取。
一、共产党人的本色就是一心为民
她于1940年出生于庙头镇的王家台村,五岁没了父亲,一向很懂事的她,从小就帮忙母亲做为所能及的家务活,连在村里读几年书的时间也是边读书边带小兄小妹,替家里分忧。农活、家务活及针线活一看就会,当年在村里那可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能干姑娘”。15岁时,村里培养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源于她思想正直、先进、乐于助人。在生产队里,她样样事情都抢着干,一心想着为集体,公字当头,有人说她:“汲坎子歇一会儿的事都不晓得!落倒落实地挑粪挑草头。”哪晓得她回答说:“力气去了有来的!我不要哪个晓得,凡事我的良心过得去就行。”18岁那年,大伙一致推选她担任青年队队长,割麦子、捆草头、挖沟渠、挑大筐棉花担,她几乎等同一个男劳力,连生产队里 年末抽水捉鱼、挖藕,她都是抢着上阵。有人说:“那么积极搞么事呀?女孩子家的,安分守已就好。”她又回答说:“生产队里的 事总得有人带头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呀!”入团以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在心里暗暗的想:“进了共青团,这是一种先进思想的象征,共产主义的名号就是要心向共产党,行走在老百姓中间起标杆的作用。我不仅要入团,我今后还要继续创造条件争取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年底,她嫁到了城隍镇的胡家闸村。腊月二十四嫁过来,腊月二十六一大早她就上堤出工干活。当时的堤工任务需要走到40公里外的府河工地,女劳力中需要抽四个人专门挑米去工地,她主动向支书请缨。“我今天是个新的女劳力,我要去!”胡支书笑着说:“那我们在得啦!可是……你总要做几天新姑娘茬!”她回答说:“我闲不住,天生做事的命,让我去吧!”新姑娘挑米上工地的佳话一度在府河工地上传开。
1974年春,由于她各方面都积极带头,一心为集体,又被胡家闸村的父老乡亲提名选举为大队妇联主任。那一年的七月,田里的垄苗根须干裂了,各生产队都是积极组织抗旱排涝,有时是连日带夜从河里抽水到垸子的田间,她又是主动要求排上夜班抗旱抽水。她丈夫说:“你有点苕吧?女同志值个么夜班呀!”王杏兰回答:“毛主席说了的,男女都一样,时代不同啦!你得支持吧!”公爹反对她当村干部,阻挠她去大队开会,她善巧方便地说:“老人家,我既是您吖屋里的媳妇,可我也是共产党的人。您不是老说没有看到共产党员是么样的,一心为人民搞事的人就是共产党员!您不让我去开会,那共产党员么样去布办为人民搞事呢?”这一年(1961年7月)的建党日,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胡家闸村的妇女工作也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村里的男女老少对她赞口不绝。
二、共产党人的形象就是吃苦在前,只有带头吃苦,才有人跟着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胡家闸村每年要在汈东开垦的七十亩水田里赶跑工种水稻,这又累又繁琐的活儿,往往是几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