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弹劾秦桧,奏议千金 | 胡铨祖籍浙江新昌?真相如何……原创 剡溪小北 剡溪小北 2023-09-07 18:53 发表于江苏
史辨:论胡公霸、胡铨祖籍浙江新昌之非
五代时,有个大将叫胡公霸,为南唐吉州刺史,后归降北宋,为和州、坊州刺史。其降后数月,金陵城破,南唐灭亡。以南唐而言,胡公霸或有不忠,而在北宋,其率众而降,促使一统,免于百姓流离,亦可谓大有其功。
后世江西、福建等地,多有胡姓奉胡公霸为始祖,而其在正史中尠有痕迹,《五代史》《宋史》皆不曾留其名。至南宋时,出了一个著名的胡铨,为胡公霸第八世孙。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其人慷慨有节,以敢言著称,因上疏弹劾秦桧,言和议之非,而名动朝野,垂于青史,其事详于《宋史》,有列传,谥号忠简。
胡铨是江西庐陵人,自然没有问题。而胡公霸原籍到底哪里,很难考证。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说:“我喜欢宋朝胡铨,金人以千金购求他弹劾秦桧的奏疏,现在祠堂里有一块匾额‘奏议千金’,即是说的他。”奏议千金的故事出自胡铨同乡、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其中有谓:“胡澹庵上书乞斩秦桧,金虏闻之,以千金求其书。三日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盖足以破其阴遣桧归之谋也。乾道初,虏使来,犹问胡铨今安在。张魏公曰:‘秦太师专柄二十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嵊州胡村的胡,与胡铨未必有关系,按照其族谱,像是从邻县新昌衔接过来的。按《新昌县志》所说,胡公霸本是新昌人,因此胡铨的祖籍也就变成了浙江新昌。
明成化《新昌县志》曰:
“胡璟,字汝明,五代时为吴越钱武肃王偏将,与统军使张筠、赵承泰同取福州,升行军司马兼尚书,退居新昌之湖北,种十里梅花,自号梅溪,即忠简公之始祖也。忠简事高忠为枢密编修,上疏乞斩秦桧,贬崖州二十余年……厥后其孙栋来新昌拜始祖之墓,因家焉。”
莫旦将胡璟列入县志武臣第一,其所参考的乃是当时新昌本地的胡氏家谱,而家谱之信与否存疑,惟胡璟事迹不可考,县志说他“与统军使张筠、赵承泰同取福州”,张筠、赵承泰二人皆见于《五代史》,张筠还有单独的列传,而胡璟的官职似乎还比张、赵二人要大,同取福州,又升为行军司马兼尚书,偏是胡璟不见于《五代史》,此则可疑。行军司马兼尚书,那在吴越国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新五代史》曰:
张筠,海州人也。世以赀为商贾。筠事节度使时溥为宿州刺史。梁兵攻溥取宿州,得筠,爱其辩惠,以为四镇客将、长直军使,累拜宣徽使。末帝分相、澶、卫三州为昭德军,以筠为节度使,由是魏博军叛附于晋。晋王攻相州,筠弃城走。后以为永平军节度使。梁亡事唐,仍为京兆尹。从郭崇韬伐蜀,为剑南两川安抚使。蜀平,拜河南尹,徙镇兴元。筠尝有疾,不见将吏,副使符彦琳入问疾,筠又辞不见。彦琳疑筠已死,即请出牌印。筠怒,命左右收彦琳下狱,以其反闻。明宗知彦琳无反状,召彦琳释之,阳徙筠为西京留守,戒守者不内,筠至长安不得入,乃朝京师,以为左骁卫上将军 ……筠居洛阳,拥其赀,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馀年,人谓之地仙。天福二年,徙居长安。是岁,张从宾作乱,入洛阳,筠遂以免。卒,赠太子太师。
这个张筠看来与吴越国没什么关系。钱俨(937-1003)《吴越备史》曰:“(吴越开运三年(946年),冬十月,金陵攻福州,节度使李弘义遣客将徐仁宴、李廷谔等求救于王……是月,王命统军使张筠、赵承泰等率水陆兵三万人以救无诸。”钱俨为钱镠之孙,记载吴越国事当不至于大错。《资治通鉴》亦曰:“开运三年,冬十月,唐主改漳州为南州,命思安及留从效将州兵会攻福州。庚辰,围之。福州使者至钱塘,吴越王弘佐召诸将谋之,皆曰:‘道险远,难救。’惟内都监使临安水丘昭券以为当救。弘佐曰:‘脣亡齿寒,吾为天下元帅,曾不能救邻道,将安用之!诸君但乐饱食安坐邪!’壬午,遣统军使张筠、赵承泰将兵三万,水陆救福州。”《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记此事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