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西递古村落
回帖:西递村游览
西递村可是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古村,这是因为这个胡姓宗族的村民,其先祖乃唐朝皇家嫡系。我们还是以参观顺序为主脉络介绍,血统的问题稍后再说。
1. 村头走马楼
要进西递村,必经走马楼。因为这里如今是进村参观的收费口,古时人们也是由此进村。走马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本村首富胡贯三为其儿子迎娶当朝军机大臣曹振镛的女儿而专门建造的。前面说过,当时商人的地位不入流,十分低下,很多商人都积极地巴结官府、名士。胡贯三自从与朝中重臣成为了亲家,生意更加蒸蒸日上,很快就成为了江南六大巨富之一,儿子也被委以杭州知府。后来,走马楼成为胡氏宗族的聚会娱乐场所,文人墨客逢时而来,吟诗作赋,饮酒纵论,颇似西方早期的文化沙龙。
2. 石牌楼
一过走马楼,人们的视线马上就被眼前的巨大石牌楼所吸引,它就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刺史牌楼,距今4百多年了。这牌楼是明神宗恩准为其四品大员胡文光建造的,横梁西向刻字“胶州刺史”,东向刻字“荆藩首相”。胡文光进士及第,入仕后官位累升至山东胶州刺史,他为官勤勉,政绩卓著。后得到神宗的叔父长沙王的赏识,将其调任王府长史,总管一应事务。王府长史也称王府首相。据载,历史上西递村曾有13座牌楼,那12座消失了的牌楼的主人中,地位、权势比胡文光高的不止一位。但胡文光的身价最高,牌楼的规格最高,留存于世的时间也最长。其间的事故就不细说了。要细看的是牌楼上的石狮,那狮子头朝下,呈俯冲状,这姿势就连见多识广的赵朴初先生都感到惊奇。
3. 街巷
据说西递全村的造型像一条船,当然我未能就此考查。船型寓意胡氏宗族要扬帆起航,在世事的海洋中破浪向前。西递的街巷同样很美,一般来说要比宏村的街巷宽些,可能是因为西递村当官的人官更高、读书的人名更大、经商的人钱更多的原因吧,所以房屋街巷都建得更气派些。要说历史呢,胡氏迁居西递要早于汪氏迁居宏村百年左右,又是皇家后裔,处处高人一头也是理所当然的。

4. 村名由来
本村原名“西川”,为何又叫“西递”呢?一种说法是因为此村古代设有驿站,而驿站又称“递铺”,这村曾叫“西递铺”;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村中溪水的流向,说来也怪,流经此村的两条小溪都是自东向西流,可谓“东水西递”,因而简称“西递”。如今,在胡文照故居“西园”的院子中还立有早年的村碑。据说,这个石碑是不久前出土的,是西递村村名的实证。胡文照何许人?清道光年间开封知府也。“西园”和胡某父亲的宅子“东园”,都是西递村的名园,特别是西园,规模较大,不似大多数封闭的宅子,它有开敞的庭院,是典型的园林式民居建筑。西园中最有欣赏价值的是两块石雕漏窗,被称为绝世之作。据说日本富商看到后要出巨资购买,胡氏后人不为所动。
5. 作退一步想
村中有一处宅院叫“大夫第”,是胡文照任开封知府时在家乡修建的官邸。建“大夫第”的同时,在旁边还建造了一座阁楼,名“桃花源里人家”。在其门洞上方的石匾题额为“作退一步想”。为在建筑上体现这一思想,整个阁楼向后退缩一米。知府大人何来此种思想?原来在他做知府之初,曾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腐败,得罪了许多官员。这些官员勾结起来诬陷他,欲置他于死地,他几乎丢官。幸有一位绍兴师爷点拨,劝其作退一步想,先保住官职,再循序渐进。虽然按照师爷的劝告,在整治开封的吏治方面取得成绩,但也因此不容于官场,在知府位上一任十余年未见提拔重用。遂使他产生对官宦生活的厌倦,有了及早隐退的念头。
6. 文化氛围
开头提到西递胡氏族人是皇室后裔,这是有根据的。据《胡氏宗谱》记载,胡氏始祖并非姓胡而姓李。这位始祖便是唐昭宗李晔的小儿子,末代皇帝李木兄(音:处)的弟弟。当时的梁王朱温,手握重兵伺图篡权,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当昭宗一行走到河南陕州时,皇后何氏生下一男婴。李晔自知性命难保,便将婴儿秘藏民间。适有一位婺源人叫胡三的正在陕州做官,当即弃官保婴,将孩子带回老家,改为胡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同样的景,甚至取的同样角度,叹!
情系故土,景仰前辈,叹服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楼: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

查看全部回帖(1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