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奉新县华林胡氏祖居考察记
前 言
我华林胡氏出自南朝刘宋壮侯胡藩,藩公系胡氏鼻祖满公62世孙。据南朝齐、梁时代史学家沈约著《宋书》,初唐李大师、李延寿父子著的《南史》,均有《胡藩列传》。东晋末年,中原大战,晋皇朝走向灭亡,出现了南北分治的分裂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南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西夏、北凉、北京、北周。大将军刘裕军权在握,于公元420年始建南朝,国号为宋武帝,历史上称之为南朝刘宋。
胡藩参与了南朝刘宋建国之君刘裕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任建武将军,后守卫广陵(今江苏扬州)兼任广陵太守,晚年任太子在左卫将军,封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而定居于此。藩公生于东晋简文帝二年(公元372年),卒于宋文帝十一年(公元434年)享年62年,殁后追封谥号为“壮侯”,故尊称藩公为华林胡氏始祖。传24世其后裔中有尚书胡谐之、胡兴、胡僧洗、胡元印,刺史有胡铛、胡贞、胡钊,太守有胡镇、胡颖,宏文馆讲书胡秉,鸿胪寺正卿胡曦,金吾大将军胡钲儒,广陵尉胡应民,奉政大夫胡舜臣,唐登科进士有胡机、胡王旬、胡克礼等。
注:新吴一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置海昏县,含今靖安、安义、永修、武宁、奉新等县境,谱载令严公夫人吕氏、林氏俱封为海昏县大君。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设新吴县,县府在奉新县会埠镇故县。吴帝让位于唐后,南唐厌恶“吴”字,于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将新吴县改为奉新县,其意为“弃旧迎新”。新吴华林——奉新县赤岸镇华林村浮云山华林书院所在地。
藩公第24代孙胡清献,任 州判官。退休后“闻昭隆基址(即先辈藩公开基创业的地方)克拓,显诗书门第、振仕宦宗风”而复居新吴华林。清献公生于唐宣宗时代(公元847-859年),也就是说时隔四百多年以后重新开发华林胡氏祖居地。清献公夫人徐氏梦北斗七星入怀而生七子,其子皆以北斗七星而取名。时兄弟均以仕宦迁徙,惟第二子胡、字 ,因唐朝灭亡,归隐新吴华林祖居,创建家塾,督课子孙。公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登唐天佑二年丁丑科(公元905年)进士,擢升国子监博士、迁侍御史、封徐国公。配夫人耿氏,贤闻当代,子孙纯纯。自耿夫人以下五代义门义学,聚族八百余口,同居共、筑室百区、置书万卷,耿夫人五世孙仲尧、仲容兄弟创办华林书院,招贤造士,来学者如云腾,学者洗墨于稻田致黑稻之祥,当时京师名公巨卿赞美华林书院者有七十二人,故有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旌表义门之荣。华林书院创办人胡仲尧、胡仲容也因办学成绩卓著而被载入《宋史》。《宋史》卷456《胡仲尧》曰:“胡仲尧,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数百口,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禀,以延四方游学之士……”;现省、市、县地方志编印的《江西学府志》第11页、《宜春人物》第15页、《奉新县志》第696页均有《胡仲尧传》及奉新华林书院的有关史料。仲尧公之曾孙直孺,登绍圣丁丑科(公元1097年)进士第,擢授刑、吏、兵三部尚书,封开国公,宋高宗赐白米田租八百石,食邑千户,租税五十万金,资财克广、门第阀阅、迢遥半市。直孺公生十一子,皆被簪笏,宦游郡邑,可谓华林盛世矣!谱谍斑斑,不尽赘述。
华林胡氏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大型的宗族活动,直孺公退休养老于华林,制异常、备载派系,并写下了《安定胡氏家乘序》,现载于《华林胡氏族谱》及1990年版《奉新县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华林胡氏合修的大成宗谱,有龙图阁大学士朱嘉作序;明英宗三年(公元1437年)奉新县招宾支先辈胡应麟与毗陵支(江苏常州支)时任礼部尚书胡滢重修华林毗陵胡氏合谱;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在南昌编修过《华林胡氏大成宗谱》,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铜鼓重修过一次《华林胡氏大成宗谱》。乾隆版称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