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林翼像
回帖:略论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作者:董蔡时 文献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07-1-20 9:29:00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讧后,人心离散,士气不振,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楚军乘机猛攻武昌。武昌太平天国佐将韦俊心怀携贰,于12月19日擅自放弃武昌。胡林翼攻陷武昌后,命令署湖北提督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道员李续宾分别统率湘军水、陆师,顺江东下。1857年1月中旬,湘军水、陆师猛攻九江。九江太平天国佐将贞天候林启荣毫不畏惧,婴城固守,虽一再重创敌军,但九江从此被围。
  当杨载福、李续宾率师东下进犯九江时,胡林翼另以江宁将军都兴阿督率副都统多隆阿、参将鲍超等部沿长江北岸东犯,1856年12月下旬,连陷黄州、蕲州、蕲水。1857年1月上旬,续陷湖北、安徽交界地区的黄梅,陈兵鄂、皖边界,矛头指向安徽。胡林翼认为皖、鄂“交壤,条条是路,防不胜防”,“守于省内,莫如谋皖,战于境外。”“不谋皖,固难以保楚,不保楚,又奚以谋皖?(胡林翼:《致都直夫将军论攻皖城》;阎敬铭编:《胡文忠公遗集·书牍》,卷四,第8—11页。同治五年版。胡林翼:《复李香雪》;郑敦谨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六十二,第3页。戊子版。(以下引用上两书籍,简称阎编或郑编、胡遗集。))”1857年4月上旬,胡林翼在保鄂图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命令都兴阿督率所部进犯安徽宿松。这时,九江重围不解,战事日趋紧张。
  太平天国内讧后,朝政紊乱。1857年6月,翼王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经安徽无为前往安庆,决心分裂出走,置皖、鄂交界地区严重军事形势于不顾。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成天豫陈玉成不愧为中流砥柱,独力担当抗击胡林翼“图皖保鄂”的军事攻势,救援九江,固守安徽。兵家认为,欲守九江“非并守北岸不可”(胡林翼:《咨江楚各督抚》,郑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八十六,第1页。)。因此,他采取了“攻鄂救浔保皖”战略方针,与胡林翼的战略方针针锋相对。于是出现了陈玉成三打鄂东战役和胡林翼碉卡战术(有书上写成鵰卡或雕卡,按鵰雕相通。惟在胡林翼的奏疏、书牍与批牍中,大多写作碉卡,故本标题写作碉卡战术。)。
  
陈玉成三打鄂东

  一打鄂东。1857年春,鄂皖边界的军事形势是:胡林翼将都兴阿、多隆阿、鲍超等重兵集结于黄梅,建立了黄梅大营,湘、楚军的矛头已经伸入安徽宿松县境;陈玉成则分兵固守安庆的前沿阵地太湖、潜山。陈玉成认为,湘、楚军随时可能全面扑犯太湖、潜山,为进犯安庆开辟通道。与其坐等敌军来攻,不如先发制人,进攻湖北,以达到“攻鄂救浔保皖”的目的。于是于4月27日,陈玉成避开黄梅大营敌方主力,绕道袭取皖西山区的英山(今属湖北)。5月1日,陈玉成大军兵分五路,由山曲小径闯进湖北,绕至黄梅之后,猛攻广济、蕲州、蕲水、罗田等州县,威逼黄州,震动武汉。胡林翼迫于陈玉成出奇制胜的军事攻势“不能不移缓就急”。但正如胡林翼所说:“路歧贼众,防不胜防,非厚集兵力,难以抵御。(胡林翼:《皖贼上犯官军援剿获胜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十七,第1页。光绪戊子普易堂版。)”而太平军则“东击西窜,攻我必救,使我疐后跋前。我军冒大暑苦战,贼使饥民当锋镝,我已日夜疲殆,马队屡冲锋刃,亦多伤毙,且诸军如九节度无统帅,禀命易失事机。(胡林翼:《奏陈皖贼倾巢上窜扰及蕲水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十九,第4—5页。)”上面这些话,活现了陈玉成一打鄂东,把长江北岸的湘、楚军打得焦头烂额、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的形象。在军事上,陈玉成初步打破了胡林翼“保鄂图皖”的企图,达到了缓解九江重围的目的。
  二打鄂东。1857年7月15日,胡林翼从武昌前往黄州视师,翌日至下巴河犒劳湘、楚军。他满以为陈玉成一打鄂东,酣战3月,又逢盛夏,势必停兵休整,不料陈玉成乘敌军疲罢休整之际,发动连续攻势,给胡林翼一个当头棒喝。陈玉成这次用兵的特点是:第一,利用地势,攻敌所短。这次进
下一页 (1/4)
下一楼›:益阳发现一品夫人墓志铭 墓主可能系胡林翼祖母

http://www.hnedu.cn 2006-5-15 10:07 ..
‹上一楼:毛泽东曾因胡林翼而改名

发布时间:2007-1-30 11:25:00 阅读:12次 转载:天涯社区 (hawkins001)

查看全部回帖(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