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国胡氏宗祠大汇展----胡氏宗亲网开通周年(2007年)庆典专帖
回帖:《中华姓氏谱.胡姓卷》
胡公祠虽然名为“祠堂”,但它的意义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宗庙。胡公祠是为纪念北宋的兵部侍郎兼知杭州事的胡则而建,它的功能类似纪念堂。
胡则字子正,为人果敢有才气,登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进士。是宋朝永康第一个中举的读书人。胡则初为宪州录事参军,为用兵转运使索湘所遣,入朝奏报兵备情况,宋太宗称赞他:“州郡竟有如此人才!”命左右记录胡则的大名,不久提拔为某州的观察判官。朝廷要减省冗役,派胡则到河北道执行,他竟减去10余万民众的劳役,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旋提升为太常博士,知永嘉郡,又改任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有官吏私藏铜数万斤,为首者因事发而自杀。胡则经过调查后,认为朝廷不要爱财货、应该重人性命,以铸钱时的必要损耗处之,得到铸钱工匠们的拥护。宋真宗要去河南的偃师举行较大规模的祭典,一时资费不足,胡则为真宗操办,不仅解决了资费问题,而且在礼数上毫无缺失,真宗夸奖他有才干,提升为三司度支副使,赐金紫鱼袋。后来他改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外国的商船遇到大风而翻船,胡则派人救援,帮助修复船只,给予资助,获救人员都深深地感谢胡则。有某州判决犯有“大劈”罪19人,胡则进行坚决的辩护,其中有9人所判不当,由死罪改为流放。胡则因朝廷其他官员犯罪而受牵连,降职为福州知事。当时福州有官田数百顷,已经长久地租佃给农民,可是朝廷又要求农民支付20万贯钱。胡则三连上三本奏章,指出:百姓有疾苦,刺史应该奏明,如果皇帝不听取刺史的意见,设刺史有何用呢?朝廷同意减半。后来胡则的政绩斐然,朝廷又提升他为刑部侍郎、加兵部侍郎,知杭州事,他又为浙江的衢州、婺州奏免身丁钱。胡则一生真的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在他去世后,衢、婺二州的百姓出资在胡则的家乡永康方岩山建造祠堂宋纪念他。朝廷赐额“赫灵祠”。祠堂的规模并不大,不过是一排平房,为祭祀的大殿。
北宋衰亡,据说胡则曾经多次显灵,帮助当地的军民抗击金兵,因此在宣和、绍兴、淳祜、宝祜中,南宋的皇帝屡次地为他加赐爵号,为佑顺侯。并改名为“显应”祠。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多次毁坏,人们就把祠堂移建成于县城内,可是到了清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仅留基础。永康胡氏在建造龙山胡氏总祠堂时,当地的绅士建议胡氏乘机修复胡公祠。龙山胡氏于是耗资1000多两白银,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成五上五下的楼房,配以东西两厢房。大殿中设胡则公的神像。两厢房的南端砌有围墙。祠堂的重建竣工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1949年以后,县政府曾拨款修葺,改名为“胡公祠”。毛泽东在视察永康县时,曾题词于祠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以他斐然的政绩而得到民众的爱戴,真可渭“留取丹心照汗青”了。而胡公祠则将成为永不磨灭的、胡姓的人文遗迹。
下一楼›:南昌市解放前有个百胡祠,主要供族人来省落脚,联谊的地方。听说在胜利路附近。
‹上一楼:《中华姓氏谱.胡姓卷》
胡氏是浙江永康县的大姓之一,散居在全县的各个村镇。在同治年间建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