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学学胡适的谦和与雅量
回帖: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
  胡适留美归国、受聘北京大学后,倡导文学改良,编辑进步杂志,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呼吁科学民主。一时间,名声大噪,却也被人不耻,章太炎和章士钊就列其中。
  章太炎名炳麟,号太炎,生于1869年,是浙江余杭人,据说他六岁时,就在雨天吟过一首语惊四座的诗:“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后来,袁世凯还推他为“文圣人”。
  这个“圣人”特傲。听说胡适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太炎一脸轻蔑:“哲学,胡适之也配谈吗?康(有为)、梁(启超)多少有些‘根’,胡适之,连‘根’都没有!”老师如此,他的那些当了教授的高足,如黄侃等人更是将唾沫喷向胡适。
  胡适依旧以礼相待。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后,赠送一本章太炎,并上书“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由于书中始用了新式标点,胡适在两个人的名字右边各加一条线,以此符号表明人名。谁知章太炎禁不住大骂:“何物胡适!竟敢在我的名上胡抹乱划!”看到胡适的名字也有一道黑线后,才稍稍息怒:“原来他的名字旁也有一道,就算相互抵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没出下册,章太炎便称胡适为“著作监”。别人不懂,问他是什么意思。章太炎说:“著作者,写书著书也;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也!胡适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未见下册,故曰著作监也!”章士钊名行严,号孤桐,生于1881年,从幼年起就读书用功,国学基础牢固。他曾留学海外,对逻辑学、词章都有较深的造诣。他虽然是湖南长沙人,却和章太炎以兄弟相称。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有的内容是在批驳章太炎的观点。章太炎读后,公开复信,并且出言不逊。1921年,章士钊也在上海的《新闻报》上发表了《墨学谈》的文章,为章太炎声讨胡适助威。胡适当时正在生病,他读了《墨学谈》后,支撑着病体给章士钊写了回信,为自己的学术观点辩解。章士钊马上把胡适的信转给章太炎,章太炎读后,又发“枪弹”。
这场战火,烧得胡适在1922年8月28日写道:“现今的中国学术界凋敝零落极了。
  旧时学者只剩王国维、罗振玉、叶德辉、章炳麟四人;其次则是半新半旧的过渡文人,也只有梁启超和我们几个人。内中章炳麟是在学术上已半僵了……”尽管胡适称章太炎为“半僵”人物,但是,在1924年为清华推荐导师时,胡适还是推荐了章太炎。
  胡适和章太炎的战火,还在章士钊身上延续。1923年秋,章士钊在上海《新闻报》任主笔,又发表《墨辩之辩》、《墨辩之物论》等文,看似纵论墨学,却是在穷追胡适。8月21日和22日,他又在《新闻报》上发表《评新文化运动》的文章。
  他在文中历数文言文的好处,用“二桃杀三士”典故,来说明文言文比白话文简洁:“……二桃杀三士。谱之于诗,节奏甚美。今曰此于白话无当也。必曰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是亦不可以已乎。”章士钊还在文章中引用章太炎对胡适的“评价”,使出了羞侮性的词语:“今日之青年以适之为天帝,以绩溪为上京——于《胡适文存》中求文章之章法,于《尝试集》中求诗学之源流——以鄙俗妄为之举,窃高文美艺之名!”“以鄙俗妄为之举,窃高文美艺之名”。章士钊用这样的文字杀向胡适,许多人以为一场空前的大论战就会到来,章士钊更是作了充分的准备。然而,胡适方面却没了回音。
  也许是胡适的度量感动了章士钊,也许是升官后的章士钊要显大人物的度量。1925年2月的一天,胡适到撷英饭馆去吃饭,无意之中碰上了已经担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章士钊。穿着长袍的胡适望着西装革履的章总长,不禁哈哈大笑。章士钊的心情也好。兴之所至,二人同桌吃饭,饭后又到对门的照相馆去合影留念,还相约在合影上互题一首诗给对方。胡适“七步成诗”,递给章士钊——倡导新诗的胡适做的好似旧体诗:
  但开风气不为师,龚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
  章士钊一边读,一边点头。
下一页 (1/2)
下一楼›:胡适到底是个什么人?1957年2月16日,毛泽东在颐年堂讲话指出:“不能全抹煞胡适。”因为“他对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