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锦涛家族属于明经胡氏的说法不一定正确。请你参阅以下资料,欢迎你提出新的资料来,不要埋怨网上的资料不充分,你尽可以将明经胡氏的资料传上来。南山
绩溪四胡: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659 龙川胡 因世居安徽绩溪龙川而名之。该胡姓始迁祖为胡焱,自东晋南迁定居绩溪龙川后,至今已历五十余世。因明代龙川先出了个户部尚书胡富,故龙川胡的二房子孙也可称“龙川尚书胡支”。龙川胡与绩溪城内金紫胡宗脉尤近,两宗祠古谱世系自一世满至三十三链仕西晋,为殿中侍御史,定居山东青州濮阳板桥村,皆相通。至三十四世焱迁歙始分支。而“金紫胡”氏始祖宓,则是链后十七世,至唐时才由板桥村迁歙城乌聊山。二者先后相继转绩溪定居建祠,蔚成绩溪望族。明清两代,绩溪徽商鼎盛。龙川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经商,有的告老还乡,有的迁徒定居外地。19世纪初,龙川胡氏中隅44世裔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不久“裕泰和”同乡退股,胡永源便开始独资经营。胡永源独生子胡树铭(45世)子承父业,经营黄桥、季家市两店,生意兴隆。胡树铭生有四子。长子、三子夭亡,二子胡炳华继父业从商,“裕泰和”、“胡永泰”日益发达。四子胡炳衡(胡锦涛祖父,46世)喜读诗书却屡试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胡炳华、胡炳衡各有二子:胡增鑫、胡增金,胡增麟、胡增钰,“锦”字辈为48世,共有13人。泰州胡氏家族凝聚力特别强,从胡永源开始直至“锦”字辈幼年,数代不分家,几十口人居住一起,口操绩溪乡音,奉行龙川乡俗,隔堂子孙,视若嫡亲。胡永源祖孙三代均归葬故里龙川,牌位入龙川宗祠受族人祭祀,胡锦涛祖父胡炳衡筑墓龙川对岸三岱,其父亲、祖父坟莹地点皆清晰可辩。
金紫胡 为北宋名臣胡舜陟的后裔,宗唐散骑常侍胡宓为始祖,南唐时始迁绩溪,南宋时建祠。胡舜陟(1083—1143),字汝明,号三山老人,与抗金名将岳飞交情甚笃。大观三年(1109)进士,徽猷阁学士,受封“金紫光禄大夫”,因此,他家的后代就以“金紫”名氏。这支胡姓是以祖宗官职来称呼己姓的。
遵义胡 是明代名臣胡松的后裔,宗胡清为始祖。胡松(1409—1572),字茂卿,号承庵,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因为胡松及其后裔,世居绩溪城内遵义坊,所以就称之为“遵义胡”,是用居住地来冠自己的姓氏的。由于胡松为工部尚书,故其后代也叫“尚书胡”。胡松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宋初(理学)三先生”之一的胡瑗(993—1059),其裔孙胡清,在宋代中叶由浙江乌程迁到绩溪县临溪镇的高车(以前叫胡村)定居,传到11世的胡日严,再迁到城内遵义坊(原绩溪县棉织厂一带)定居并建宗祠,到现在也有八百余年了。
明经胡 是后唐同光三年(925)明经科进士胡昌翼的后人。宗胡昌翼为始祖,胡昌翼(905—999),字宏远,号眉轩,其父胡清(又名胡三)原为江西婺源人,因避朱温叛乱,临危受命,将李唐王朝的遗孤李昌翼带到婺源家乡,养育成人,改姓胡氏,并中明经科进士,后人遂以“明经”冠其姓氏。此胡乃“李改胡”,民间谓“假胡”,绩溪及其它各县民间(老徽州)的假胡后代,均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胡李不通婚”。胡昌翼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胡延政,任绩溪令,迁居绩溪湖里,始建祠,因名“明经胡”即李改胡(另子迁黟县西递)。其后迁岭北宅坦、上庄另建宗祠,称明经胡上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