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谱牒研究会胡先骕文史研究室成立暨江西省胡姓文化研讨会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贤达,各位宗亲:
展开中华胡姓三千多年的历史长卷,一座座巍峨的丰碑,令世人瞩目:一个个鲜活的先祖形象,向我们姗姗走来!以刘宋名将胡藩为江西始迁祖的、名震朝野的“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的华林胡氏,以南宋“脖子最硬的”力主抗金、奏斩秦桧的著名爱国名臣胡铨为代表的庐陵胡氏,以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代表的清华胡氏和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胡适之为代表的明经胡氏。此等胡氏胡姓名人,皆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变革,有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近代赣籍名人胡先骕就是这历史长廊中的一座丰碑!今天,来自全省各县、市200多位宗亲代表,在此举行大会,正是为弘扬胡姓先贤爱国、仁义孝友、博采包容的道德文化理念,为挖掘中华胡姓灿烂的姓氏文化底蕴,为编修《中华胡姓通谱》(以下简称“国谱”)续写新的篇章!我受《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篇》编纂委员会的委托,就如何编修《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篇》(以下简称“省谱”)的有关问题,阐述几点意见,供大家探讨。
一、修好“省谱”是联接“县谱”与“国谱”的桥梁和纽带
不言而喻,盛世修谱是历史的必然,是凝聚宗族、宗亲和地域间亲和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编修“省谱”亦是江西胡姓各级宗亲联谊会的首要任务。几千年来,以血缘传承为核心,以辨昭穆、序长幼、弘祖德、敦族谊为宗旨的编修族谱活动,是人类“追本溯源”之天性使然。当前,我国民间新一轮的修谱热潮已经兴起,这一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现象,完全是一种民族的、大众的、传统的和谐文化的充分体现。江西,作为华林胡氏和明经胡氏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有待我们去挖掘,去传承。江西全省胡姓人口约一百万。全国胡姓人口约一千八百万。据公安部公布的2007年4月份中国姓氏排名前300名中,胡姓排列第13位。而华林胡氏人口约占全国胡姓总人口的60%。江西胡姓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要历史地科学地理顺江西胡姓之源流和脉络的繁衍与发展,以保证江西胡姓在全国通谱上实现源流、世系、字辈和体例上的统一,这份历史答卷决非某些人仅凭自己手里已据有的部分资料,便主观臆断地肢解或阉割来移植历史所能如愿的。我们应顺应历史潮流,聚集在中华胡姓大联合、大团结的旗帜下,以编修“国谱”为契机,开展对“江西胡姓宗支源流与迁徙”等八大课题的资料征集与研究。为此,“省会”于二00八年三月已组建由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胡迎建宗亲担纲主编的、《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篇》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并决定运用现代科技以数字化手段编修族谱,计划用两年时间,有步骤地完成全省胡姓80%以上的各支系宗谱的新修、续修和数字化转换,实现千年企盼。
要修好谱,首先要组织落实,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去宣传发动和组织,要想修好“国谱”、省谱和人丁谱那只会是一句空话。因此,省会自去年成立伊始,就把推动全省各地组建宗亲会组织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来抓。省会班子六个人,兵分三路,东至上饶,西赴萍乡,南下赣州,北自九江,足迹遍及赣鄱大地,得到了全省各地胡姓宗亲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截止目前为止,全省70%的县已经落实了组织建设。当然,工作之中的千辛万苦,酸甜苦辣的滋味,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去年10月26日,全国总部常务副会长胡云兴先生在九江税务宾馆听取省会的工作汇报,对江西省会的工作,给予四个字的评价:艰苦卓绝!他说,修省谱,要三顾茅庐,宗亲是主体。对省会的努力,云兴会长肯定地说:你们已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发动和充分调动各地宗亲的积极性。你们的作法是成功的!你们的思路很好,要把江西建成全国一流的省会。江西省会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个别人所说的“不要省会”,“不要修省谱”所能扼杀得了的。
目前江西全省形势喜人。从修谱开展的情况看,正在应用数字化技术编修族谱的地区有南昌的湾里区,吉安市的十三个县区。二是市、县两级宗亲联谊会正在积极做组织发动工作,如抚州、赣州、萍乡等三市修谱工作正在或准备启动。三是已经拉起了市一级的组织机构,但辖区内尚有部分县区没有发动起来,如上饶、景德镇等市。四是已完成了人丁谱的编修工作,或在近几年内已修过谱的地区(但非应用数字化编修技术),如九江、鹰潭两市及赣州市的部分县。针对上述情况,“省谱”编委会认为,各市县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组织机构,统一认识,继续做好各地族谱的大联修。以县为单位,做到全县各支系、各谱局(祠)的族谱的大联修:市一级再汇聚各属地族谱有关资料,或修全市谱首,或由各县自修谱首(由两级编委会自行斟酌)。“省谱”编委会要求各市县谱局切实按照有关规定,作好各种报表和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填报、上送,为“省谱”的编修奠定坚实的基石。
谱是要由人来修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只是一个结构形式。可以说,编修族谱是人才资源调集和能量释放的过程,各级编委会承担着数字化编修通谱的“作战部”功能。要修谱,修好谱,必须挑选精兵强将,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实行主编指导下的编委分工负责制。编辑人员要忠于职守,各尽所能,共同探讨,不辱使命。
二、修好“人丁谱”和“省谱”是对“国谱”的最大贡献
一个事业的成败,一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决策者谋略的正确与否。实践告诉我们,集中指导下的高层构建,是保证“国谱”严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决胜方略:自上而下的三级联修,是编修“国谱”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国谱”的关键在“联”。没有自上而下的三级有机链接,所谓“通谱”,只是一根村妇手中的擀面杖,虚幌一“枪”。各级编委会的上一级机构,要集中指导,制订出保证“国谱”路路“通”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全国总部首先要对自满公至各省大宗世系、源流进行缜密梳理,综合考证、纠错,形成统一的源流世系,统一的字派,为省、市、县编修工作设定座标。所谓“联谱”,首先要修好各县、市(区)人丁谱,省谱编委会在此基础上对各地人丁谱的资料进行综合梳理、归纳,取其精华,编修全省联谱。为此,“省谱”资料的收集、整理、撰稿、初审,一律采取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与专家学者导航、释疑,专职人员把关相结合的编纂模式。主编宏观把握,谋篇布局,审核定稿:编委分管课题,各负其责,一抓到底:执行主编统一组稿,全面协调,验“票”进站,对“号”入座。依此类推,国谱编委会综合归纳全国各省的资料,再编纂“国谱”。各级编委会要全面地吸收属地族谱中的人文精华,作为本级编修通谱的原始依据。如果说,《中华胡姓通谱》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全国谱首是它的尖端,全国各地的人丁谱和各省省谱则是它的基础。“国谱”只有全面地吸收省、县两级族谱中的信息精华,才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含金量极高的“通谱”。否则,所谓“全国通谱”,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质量地修好各地“人丁谱”和“省谱”就是对“国谱”的最大贡献!
三、应用数字化修谱技术是一次质的升华
古人说得好,“可则因,否则革”。用历史的眼光看,谱牒编修工艺革命,从手工操作到机械的运作是一次飞跃;随着科技发展的进程,人们把数字化科技应用于谱牒文化的研究,又是一次质的升华。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是对智能化编修工具所体现出来的生产高效性、载体多样性和产品永续性的具体实践。
为确保《中华胡姓通谱》支系谱编修工作应用先进的“数字化编修技术”,二OO八年八月,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江西省胡姓宗亲联谊会、《中华胡通谱·江西篇》编纂委员会提供的原创谱牒版面格式量身定制,共同开发并推出“《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省支系谱编修专用软件”(以下简称“胡姓通谱专用软件”),由《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篇》编纂委员会应用于《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省胡姓各支系宗谱的统修工作,努力编纂出一流的、符合胡姓统一规范的支系谱,实现无缝对接胡姓总世系源流, 使所有信息资料无障碍直接进入《中华胡姓通谱》总数据库。
在中国,几千年来,传统修谱方法和技术的沿袭,编校人员呕心沥血,可谓“绞尽脑汁”。如今,可随心所欲。轻轻一点,方寸间,把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夜谭”神奇般地变为可能。根据需要,你可任意在网络谱上查询你所要找的某一专业方面的任何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实现零距离接触。“天涯若比邻”,“得来全不费工夫”。省谱编纂委员会经过十个多月的认真考察和反复研究、试点,决定在全省推行统一标准的数字化修谱技术,使各地宗谱的所有信息数据互通互融,从而达到全国以至全世界“千支一统,万姓归宗”的理想效果。
已按传统方式完成了人丁谱编修的,须将原纸质谱印刷资料重新录入装有专用软件的电脑,完成数字化技术转换,以达到各支系宗谱所载资料都能进入大族谱数据库,实现网络联通,一目了然。
四、关于编修“省谱”的“五统一”与“六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办任何事都得有章法可循。修“省谱”亦然。
先说 “五统一”。一是统一源流。中华胡姓均以胡满公为始祖,统订世系。二是统一世系对接。各地大宗(安定、华林、明经、清华、庐陵)以上先祖世系均按“国谱”的阐述为准;各地始迁祖世系按“省谱”的阐述为准。三是统一字辈。一律按“国谱”所定派字对应链接。四是统一谱牒版式体例。五是数据标准统一的数字化编修技术。
再说 “六原则”。一是和睦的原则,要作到本姓和他姓氏的和睦,同姓不同支系的和睦,同一村落内各房系各家庭之间的和睦,以及各组织机构内部的和睦。二是自愿的原则,不强迫入谱,不强行集资、摊派。三是男女平等的原则,要破除封建的男尊女卑伦理道德观念,女性享有与男性同样登录个人信息数据的权利。四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涉及到职务、职称、学位、称号、著述、成果等的认定,一律以党政机关和学术机构的有效文件、证书为准:凡涉及到山林、土地归属的,以政府颁布的法律文书为准。五是节约的原则,不铺张浪费,实事实办。所有资金必须用于族务活动或公益事业,日清月结,收支分明。六是遵纪守法的原则,各级宗亲组织和编修机构的所有作为,不得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各位宗亲,编修《中华胡姓通谱·江西篇》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其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创举,其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付出都超乎想象。为圆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今天到会的各路胡姓领军人物,脚踏实地,坚定自信,带领江西胡姓百万大军,排除干扰,努力拼搏,奋勇向前!
为了我们江西胡姓的文化公益事业有一个能长期运转下去的机制和组织构架,省宗亲联谊会特向大会发出倡议,组建江西省胡姓企业文化研究会。刚才彪斌先生发表了言简意赅、思路明晰、操作性很强的讲话。特别是将研究会的功能定位在“一服务、三支持”上,非常准确和重要。这样江西胡姓文化公益事业就形成了“两轮一轴”的运行构架。一个轮子是姓氏文化研究机构,一个是企业文化研究机构。这两个轮子通过宗亲联谊会这根“轴”组装起来,互为支撑,就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
各位宗亲,事实证明,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跨不过的高度,没有冲不破的波涛!今年北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上,一个个世界纪录被成功打破,一个个运动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健儿的骄人表现,金牌榜名列世界第一。所有这一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乐。毋庸置疑,金牌的背后,用笑容和悲情,用汗水加泪滴所书写出来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都是中国健儿成功和艰辛的生命绝唱!给国人以无限的鼓舞和力量!
各位宗亲,让我们借“奥运”的东风,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为振兴中华胡姓事业,把握机遇,着眼明天,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OO八年九月三十日.南昌
附:
《中华胡姓通谱》百字统一世派字辈
淮阳世泽远,安定家声扬。殷周恩威著,汉唐秉钧强。
国泰乾坤正,民欢礼义祥。诚敬思高节,守真作栋梁。
清廉遵祖训,敦厚循规章。孝道治平永,勤俭焕荣光,
克显先贤烈,启迪毓秀良。修身明哲理,中和致富康。
同宗联相助,华夏共辉煌。承继丰功业,千秋庆德昌。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洪都机械厂洪八区67栋138信箱
邮政编码:330024 办公电话:0791-7568162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0-28 16:5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