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49阅读
  • 1回复

胡雪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1-19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0-26
胡雪巖(1823年-1885年),名光墉,字雪巖,安徽績溪人,晚清時期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以杭州經營的錢莊為本業,發跡後擴展糧食買賣、房地產、典當和中藥行等事業。其中主要以在各省設有二十多個支店的「阜康錢莊」,以及創建於杭州清河坊大井巷的胡慶餘堂國藥號為兩大主要事業。

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包圍杭州,胡雪巖協助浙江巡撫王有齡,由上海運軍火糧米以接濟杭州清軍,但被太平軍擊退。杭州最終因乏糧陷落,王有齡自縊殉國。

次年清軍克復杭州,胡雪巖在浙江布政使蔣益澧引薦下,協助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與「常捷軍」聯繫。同治五年(1866年),又協助左創辦福州船政局。同年左調任陝甘總督,他在上海為左辦理採運,籌餉以及訂購軍火,代其向外國銀行團借款,開中國政府商借洋債之先例。

胡雪巖長於經營之道,富甲一時,被譽為一代巨賈;同時他也具有清朝官員身份,並積功升遷至「布政使銜」的從二品官階,所戴朝冠頂上飾以鏤空珊瑚,俗稱「紅頂子」,故又被稱為「紅頂商人」。商人而戴紅頂子,是清朝極少數的特例。

胡雪巖事業有成後,大興土木,營造庭園,並擁有眾多妻妾。李鴻章有意排擠左宗棠,「排左必先除胡」,決心打擊胡雪巖。中法戰爭爆發,左宗棠趕赴京城,胡雪巖積極為左宗棠籌備銀兩。此時胡雪巖經營出口絲業,屯積生絲,壟斷居奇,盛宣懷利用電報聯絡各地買家拒買胡雪巖的生絲,李鴻章命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巖的餉款二十天。胡雪巖無奈之下從自己的錢莊調現銀八十萬兩周轉,盛宣懷趁阜康銀行空虛之際,托人到銀行提款擠兌,一時謠言紛起,說胡雪巖積囤生絲大賠血本,挪用阜康銀行存款,導致各地皆發生擠兌風潮[1]。光緒十年(1884年)破產,負債累累。胡雪巖遣散姬妾僕人,在次年黯然離世。

現在在杭州鼓樓,仍保存有完好的「胡雪巖故居」。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